给员工父母寄补贴
“我们在过年之前已经给员工涨了20%的薪水。”这位负责人说。不过,更多功夫下在了平时。据介绍,海底捞有一项执行了多年的传统——给员工的父母发补贴。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会根据情况,定期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上几百元钱。“这笔钱是员工工资奖金之外,额外为他们的父母准备的。现在,已经有20%至30%的员工父母能够得到这笔补贴。”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了保险,“父母补贴”也让更多的员工甘心在海底捞扎根。
粥铺老板方超早在春节前就让员工留下详细的家庭地址和电话,趁着向员工父母拜年之际,详细地说明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员工的职业空间,也是先从员工父母“下手”。此外,还发了比以往更多的年终奖金。目前,大部分员工已经返工。
另类派
“钱多,人傻,快来” 上招聘广告
“钱多,人傻,快来”,福建连天红家具有限公司在网站中心位置打上如此“雷人”广告,为的就是“抢人”。连天红公司客服经理刘海潮透露,他们企业今年用工缺口达5000人,而目前所有一线员工数量只有3000,不花大力气招工是很难完成任务的。所谓“钱多”,是指我们给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几乎是目前同行业的两倍,打胚普工和五片锯普工的工资可高达每天540元,选料、断料、断板的工人每天的工资也都高过400元。所谓“人傻”,是大家觉得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傻乎乎”,现在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他却加码提高工资,大家都觉得他“傻乎乎”。
晨报记者 邢飞 周治宏
刘映花 孙雨 孙春祥
■财经晨谭
“用工荒”促中国经济转型
“用工荒、招工难”,新春伊始,许多地方又闹起了“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连历来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
对于“用工荒”首先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当下,劳动市场“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用工荒”的缺口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
不过,伴随我国人口红利的难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必然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结论,2009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达到72.35%的峰值,而后总量开始下降,预计2030年或下降到67.42%。企业“用工荒”的频繁出现正是这一现象的注脚。
劳动力成本上涨可以倒逼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国经济总量虽然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不过,从质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还属于粗放型,主要依赖资源能源的消耗,在成本高企的现实下,迁移、转型升级和转行是大多数制造企业选择的道路。
此外,由于几十年形成的极端的企业强势,虽然中国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农民工待遇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现在,为了留住员工、善待员工、尊重员工,成为不少企业应对“用工荒”的重要手段,这也是“用工荒”带来的一个可喜变化。
对于企业而言,“用工荒”并不见得是坏事。1914年,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还维持在2到3美元的阶段,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却大胆地成倍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宣布将工人最低日薪提高到5美元。正是在“5美元日工资”、“每日8小时”工作制的变革中,美国最终变成了架在车轮上的国家,把汽车变成了改变世界的机器。而终身雇佣制和集体主义则使日本企业获得广泛的赞誉,也造就了日本经济的奇迹。
低成本时代的一去不返虽然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的前途就是一片黯淡,让企业善待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士气,从而促进生产力效率的提高,中国经济与企业才能走上质的飞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