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述说法,记者无法核实。
一家正规企业的“方便之门”
杨强告诉记者,不是所有企业都敢直接生产仿冒啤酒,厂家一要胆子大,二要有关系,而且这样的企业绝不和本地人合作。为了规避法律的制裁,一些厂家虽然不会直接生产仿冒产品,却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为造假者留出“后门”,通过这道“后门”,造假者可以轻易实现仿冒产品的批量生产。
在山东潍坊一家年产不足10万吨的小型啤酒厂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见到了负责销售工作的周瑜。周瑜所在的厂里有多条生产线,有正规生产手续。
记者提出希望该厂代工生产啤酒,周瑜表示,只能代工具有合法手续的产品,仿冒产品肯定不能干。随后,他也表示,在合法的范围内可以为记者提供一些“方便”。
例如,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瓶型(可以选用各大品牌现有的回收瓶),由厂家负责生产灌装。在此环节中,厂家必须使用自己的标签和瓶盖。但在这个过程中,厂家可以将标签贴得“马虎一些”,一撕就掉,造假者在自己的作坊里就可以轻松更换需要的标签,并撤下原有瓶盖,砸上自己“定制”的瓶盖。
对于这个过程,周瑜表示,厂家整个过程都是合法的,产品合法出厂以后,别人怎么造假,也与厂家无关了。这样的产品到了造假者手中,基本上就是“半成品”了,用来制造仿冒产品只不过是最后一步而已。
周瑜还说,周边一些小厂也确实有胆子大,直接给出厂的产品砸上某些名牌的瓶盖。
手工作坊“游击”化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造假产业链上,寄生着不少小作坊。
周瑜告诉记者,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从酒厂购置散装啤酒,由于散装酒买卖在法律上并未明确禁止,所以散装啤酒交易也发展成为一个市场。购买散装酒,部分被分装为常见的小桶扎啤出售,另一部分则会成为假酒作坊的原料酒,造假者只要一套简单的设备就可以“生产”。
周瑜表示,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造假者存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确切在哪里。
记者在潍坊黄旗堡镇走访时,一位专门在啤酒厂门口拉客的 “黑出租”师傅向记者透露,现在这些作坊都特别隐蔽,即便是当地人也未必找得到。“表面上看上去是个木器厂,背后可能就在生产假啤酒”。据透露,只要有几百平方米的空间作坊就可以开工,碰到检查干脆就暂时停产。
周瑜透露,在作坊式的生产中,造假者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几条橡胶管,几个大桶,几个手动压盖机,再雇佣几个农村闲散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生产。
张辽也曾向记者说,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卫生不达标,为了增加酒水的保质期,这些小作坊会在酒水里添加防腐剂甚至颜料,以保证“质量”。不过,对于这些造假作坊,张辽和杨强均表示,小作坊的做法已经过时,由于质量不稳定,生意很难长久,要想仿冒能长期获利,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诚信经营。
这种“盗亦有道”的说法,听起来值得玩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