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皮、皮革行业进入"消费黄金期"
周舟:在中原商圈面对众多的专业市场,海宁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任有法:独特的旅游购物模式是海宁中国皮革城多年来快速持续发展的"成功法宝"之一。2007年2月,海宁中国皮革城正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每年接待旅游购物大巴超过2万台次。
新乡海宁皮革城也将移植海宁总部的成功模式,目前已经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将与河南众多主流旅行社合作,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旅游购物,成为豫北地区云台山、八里沟、红旗渠等著名景区之外的又一标杆性景点。
相信海量的款式,动辄几千元的差价,海宁皮革城对中国的"平民奢侈消费"群体有着"致命诱惑"。比如,在商场里售价3万元的裘皮,在海宁售价也就1万多元;在商场售价五六千元的皮衣,在海宁也就一两千元。
现在,裘皮、皮衣从过去单纯的"御寒品"俨然成为了"时尚品"在长三角地区,很多人衣柜里都有两三件皮装。可以说,这个行业的消费黄金期到了,最近这两年销售增长比例都在25%以上。
海宁很多皮革品牌的老板、设计师每年都会去巴黎、米兰考察、参与各种时尚活动,在理念、信息等诸多方面与欧洲实现了接轨。随着海宁皮革业设计能力的不断成熟,国外一些知名品牌前来选择贴牌厂家时已经从过去的"来样下单"变成了近年来的"看样下单",海宁的款式已经基本和欧洲同步。
为此,我们有信心在开业后两三年的时间内,吸引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六省广大消费者来此购物、体验,逐步成为整个中部六省皮革制品的交易中心,年交易额预计将达到百亿元。预计,新乡海宁皮革城开业后,将凭借海宁原产地企业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大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将河南市场皮衣、皮草、箱包等皮具产品价格下拉百分之七十,市场所有销售产品,将仅有同类市场和百货商场价格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海宁技术推动中原制造业"金牌"优势
周舟:面对产业转移的浪潮,海宁将怎样在中原打造皮革产业集群?从原料、加工、物流等方面如何更好的利用当地资源?
任有法:最近这三五年,是河南迎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期。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制造业的转移最引人注目,海宁皮革城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引领流通领域的产业转移浪潮。
在海宁,一个普通缝纫工的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到1万元。河南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1亿人口的广阔消费市场,对皮革生产企业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皮革服装加工门槛很低,和其他服装品类一样,买几台缝纫机回去就能办一个工厂,技术可以来自海宁,这样三五年之后就能以新乡为主形成一个产业。而且,河南的皮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周口在历史上就有"南皮都"之称,焦作孟州桑坡村又是世界闻名的"皮毛之乡"。
河南皮革业一定要盯准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是河南最大的优势。我们对河南这个皮革潜力市场充满信心。等市场做起来后,将逐渐吸引海宁的皮革生产商把工厂搬到新乡。这种市场与工厂前后脚转移的模式,有望带动河南皮革产业走向一个新阶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