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少于预期,让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大为焦急。但从业者对于是否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却表现的颇为谨慎。
“我不认为现在的用工荒是劳工短缺造成的,这个可以用数据说话。”从事了八年人才市场工作的徐舜,拿出了纳杰人才数据研究中心对去年武汉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应聘者有34.39万人,而近11.6万家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为25.37万个。
“从去年总体的数据分析看,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求职者应聘的需求,两边都比较旺盛,所以我认为用工荒目前只是一个季节性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劳工短缺。”徐舜表示。
但在一些县域企业的老板看来,眼下工人难聘,却是实实在在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仙桃市飞翔无纺布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云祥向记者表示,他的企业自正月初八复工以来,来上班的人尚未到齐,需要再招聘约200名一线普工。
“我们的招聘信息已经挂出去了,但是现在情况不理想,招不到人。”赵云祥分析,除了节后很多人还没开始找工作以外,大城市生活环境对年轻人的吸引,也是企业招工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仙桃市经信委副主任周正平告诉记者,今年节后仙桃市用工缺口预计达3万人,这些缺口大部分都是因为因企业扩产或者新项目落地而带来的。“熬过这段时间,或许会好转一些。”唐文杰感叹到,“很多企业这两年都在扩产,对普工和技工的需求一年比一年旺盛,但应聘者大多都还是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唐文杰说。
一位家在孝感的应聘者告诉记者,“来这里先看看有没有好的机会,如果待遇都不好的话,就留在家乡县城里做事算了。”多年在外打工的他解释道,县城里也有工厂在招聘。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
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降温的背景下,季节性用工荒的出现,成为企业与劳工博弈的契机。
“工人当然都想找到工资高、福利好的企业,企业也想用最少的钱找到最好的人,这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徐舜表示,目前选择从沿海地区回来就业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多,除了中部与沿海地区的薪酬差距逐步缩小以外,产业转移带来的中部大量的产能,也是劳工留守原籍的一个原因。
根据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湖北省农民工在省内务工的比例分别为40%、43%和47%,其中2011年人数达550万人。
“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原来到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可能选择留在本地,因此东部地区的用工形势也会很严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简新华分析,虽然东部地区进行战略性产业转移,其自身产业技术含量也在提高,相比之下缺的是技术工种。
简新华认为,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由过热向降温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劳动力在原有的基数上,总体仍然是供过于求。而目前所产生的用工荒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解决。
来自武汉市人社局就2012年武汉市就业形势分析的报告,印证了简新华的这一观点。
根据预计,2012年武汉市需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32万以上,但同期武汉市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不超过20万个,岗位缺口超过12万,就业环境依然严峻。
“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站在全局上来通盘考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迎生表示,目前的用工荒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用工荒,而农民工处于弱势一方,因此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政府要考虑目前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需求,也要考虑因劳动力基数大造成的就业问题。”李迎生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