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动王尧的是他的邻班同学。这名同学在学院里“串联”说,亲戚在县里是教育部门干部,一直做这一行业,“保你无虞”。之后,同学顺手给了王尧五千元钱,这是河南高考替考行业默认的“定金额”。之后,同学从记事本上扯下一页纸,说是要跟王尧签订一个合约。“大致意思是,如无法参加替考,需赔付违约金一万元。”看着同学写得歪歪扭扭的字,王尧就没有签字,“我会讲信用的”。
南方周末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目前在河南大学等高校从事高考替考的中介有多种,一类是学校老师和部分学生,他们需要同考点当地教育部门人员合作;一类是在各地市的中学老师,他们在当地考点“有关系”就会直接去高校招人。数位河南大学学生向南方周末记者指认,校园周边不少冠名“河大家教”的家教中介也参与组织“枪手”。
2012年5月25日前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及河南大学学生在校内多处贴出举报信控诉校园高考替考的乱象,举报信称学生因不愿参与替考遭到校内外人员的骚扰和威胁,“其中不乏学生干部和老师”。
替考中介都以半隐匿的状态活动在各个高校的“肌体”。在高校“招兵买马”后,分散到各地考试。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对2012年多名替考“枪手”的追踪,他们多前往豫东的开封、周口、商丘等地考试。
一家商丘替考中介告诉记者,在他代理的业务范围内,今年开封地区的雇主都已经找到合适“枪手”,当时他担忧的就是商丘和周口尚有一些雇主没有找到“枪手”。临近高考这几天,他一边安排送人,一般还得找新的枪手,跑来跑去,“累得够呛”。而2011年高考,商丘市曾就抓住11名高考替考人员。
“6月1日前后,我们就送了12名替考的学生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录入指纹。”这家中介得意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还可以将“枪手”输出到外省。
替考网络
在替考业内,像王尧这样拿着雇主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直接进场替考,被称作“硬考”。而通过伪造证件,瞒过监考老师审查进行替考则被称为“软考”。“软考”属于打马虎眼,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仅需将长相相似的考生和“枪手”相片进行PS处理制作证件便好,这个过程需要得到公安系统人员的帮助。
“硬考”对于枪手来说,仅需考试便可,而监考审核环节的重重门槛早已层层打通。可以说,“硬考”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防止高考作弊的种种措施几乎失效。
“甚至男替女都可以。”前述商丘的替考中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在当地招办里有人护着,安全上面没有问题,而且涉及替考学校里的关键人物以及监考老师都已经事先安排好,绝不会起岔子。“管理监控录像的老师,会让摄像头定在该拍的地方。”
为了防止替考,山西等地实行考生指纹录入,试图杜绝替考发生。商丘中介得意地说,录入指纹也不会妨碍替考产业,“不过是多走个过场而已”。
考场纪律被撕开裂缝之后,不少家长受到成功经验的鼓舞,都愿意铤而走险尝试一下。市场庞大,接下来的事情则是如何寻找到枪手的问题了。
6月5日,离高考只有2天了。名为“凯哥”的替考中介仍不停地联系着“枪手”,他用4个号码不停跟适宜的对象联系着。对这些未谙世事的大学生,他自称是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大三学生,跟“学弟学妹们套近乎”。
“我的上头就是学校的×院长,安全可靠。”“凯哥”常常自得地给他的“客户”介绍自己的后台。此前,他已将招募替考的传单贴遍了开封的几所高校,找到部分合适的替考者。而尚未找到“枪手”的雇主催促,也让他感到异常烦躁。
陈翔东是河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作为一名高考替考的代理,他今年找到三名“枪手”。在他看来,他不过是这个产业链末尾的寄生者——他找到一个“枪手”的提成是三千到四千元。
根据他的了解,要将一个替考平安送入考场,雇主最少都需要付出10万元。其中,中介要抽成约两万元,考场当地的监考方拿到约两万元,五万元左右都得用于打通招办里的人,而“枪手”仅拿到一万左右。
对于中介而言,他们拥有涉及高考相关部门的关系,虽然不比权力部门,但也可以坐吃“两头”。一方面他们会克扣“枪手们”的酬劳,仅仅付给他们定金,面对雇主也是常收了钱,却没有达成协议,帮助考生考上大学。“枪手和雇主都不会因此去告发我们。”
“能请替考的都不是一般人家,这些钱对他们并不算什么的。”陈翔东所知道的是:在高考这个号称最为严格的考试中,正在创造“奇迹”的推手,绝不是作为替考网络最低一环的枪手们。
在河南的替考产业中,枪手处在产业链尾端,却是关键的一环。好的枪手始终是替考中介以及雇主追逐的顶级资源。
行规是先付给枪手5000元定金。6月25日成绩出来后,再根据成绩支付后期款项,一本2万、二本1万、三本3000。
测试
成绩好不好,上阵考一考。为了满足雇主们不同需求,多数中介都会采取测试的办法在考前对“枪手”进行考察。这个过程会由中介、家长的代理人以及有鉴定水平的老师共同完成,
2012年5月30日下午,根据替考广告留下的信息,南方周末记者以“河南大学学生”的身份拨通了一个名为“商丘高考中介”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清亮的男子,他自称是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1届的毕业生,并让南方周末记者“相信师兄”。为测试记者的水平,他定下6月2日中午安排“做卷子”。
“要是合格,你就去商丘或者周口,那边招办和监考老师都已经打点好了。”6月2日早间9点,南方周末记者在河南大学西门见到负责测试的一行三人。中介看上去年龄约在25岁左右,戴着眼镜,穿着条纹衬衣。衬衣男介绍说,自己做高考替考中介已经多年。在商丘那边由一名中学老师牵头,拥有众多“后台资源”,“担忧安全没必要”。
之后,他将南方周末记者带到了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并在校园内见到了另外两名负责测试的男老师,他们是从商丘过来专门负责测试的“老师”。其中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是一名文科综合老师,另一名年纪约在28岁左右操着商丘口音的男子负责数学测试。按照计划,测试地点被安排在了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自习室,但因临近高校期末考试,自习室座无虚席,衬衣男又引导一行人去校区东门的生活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