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地区已有770人入选了“千人计划”,有368人入选北京市的“海聚工程”。368位海聚人才中,创业的有127人,工作类的有241人,这些人才41%分布在生物医药领域,其次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境工程以及新材料等领域。
以上是记者于日前从2012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暨中关村人才特区政策宣讲会获得的消息。
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市委组织部、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承办的2012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北京市相关委办局的领导介绍了海外人才聚集情况。
瞄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据介绍,北京市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制定了吸引海外人才来京创业的框架,人才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创业创新环境也不断优化。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流动调配处副处长白玉杰表示,北京市已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留学人员也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建成了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的孵化面积达80万平方米,累计吸引了多家创业企业。
据悉,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内,目前仍然在孵化的企业有1138家,土人景观公司等一大批的知名企业从留学人员创业园内走出来。
目前,北京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能为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注册、税务等一条龙服务。而为了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北京市还面向留学人员设立了相关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目前已经评选了4届,有57人获得了创业创新奖。北京市财政拨专款4000多万元,表彰优秀留学归国人才。
白玉杰介绍,为了加大吸引留学人员的工作力度,北京市还建立了8个驻海外合作处,以加强与海外留学人才的交流沟通。
以项目吸引海外学人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人才开发部部长卢长江介绍,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要负责北京市海外留学人才吸引的相关政策落实工作。
该中心负责的海外人才吸引工作有多种模式。例如青年项目,主要针对年轻的留学人才,年龄、资历、岗位等条件较为宽松,40岁以内、3年以上海外科研经历,或者在国外有科研、教学职位的,是北京市海外人才吸引的对象。这些青年海外人才,将成为北京市海外人才吸引的潜在的中坚力量。
卢长江表示,目前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海聚工程,协助北京市属单位引进海外高层人才,同时建立人才数据库,分析高层次人才情况,把合适的人推荐到合适的地方去。
“今后,我们重点要引进10个科学家团队,50个创新的科技团队,用5~10年时间,有计划地支持千名创新人才。”卢长江表示。
中关村成人才聚集高地
自提出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以来,中关村已与中组部等15个中央部委共同出台支持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组建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13项特殊政策。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约80%在中关村;“海聚工程”入选人才约70%在中关村。 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是中关村人才政策的重要特征。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所7年来,先后吸引了30多家海外人员回国,其中有16个人入选海聚工程。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将通过实施“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围绕中关村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关键技术障碍所在,寻找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人才,并尽量使人才能够留在中关村。
此外,中关村也将进一步研究制订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加快高端人才聚集和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体制机制创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