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如台湾)的市场行销手段,也难以被复制。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市场数量较少的,‘学习成本’就很高。以前在台湾我们可以用五家店把对手包起来,然后再慢慢选择调整和退出,压垮对手。而在上海肯定做不到。” 黎家豪指出。
目前上海地区便利店基本由日资、台资阵营的罗森、7-11、喜士多、全家及内资阵营好德、可的、快客等品牌组成。以纯数量而言,农工商超市背景的可的、好德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2004年进入中国的全家便利店已突破千家;1996年进入中国的罗森截止到2011年8月底也已达到323家。相比之下,7-11近百家的数量并不算多。
不过, 7-11方面透露,由于业绩不理想的店铺毕竟没有那么多,明后年关门大吉的情况或将改变。调整期的任务中,2012年基本已完成了大部分。
更大的考验
为了能够在无情的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7-11已在创新营销模式及丰富产品线方面做了尝试。
据7-11方面介绍,公司已提高了如自有商品品牌“7-Premium”、“7-Select”的品项数目,合计超过65项。此外,还推出夜间外送服务,以寻求满足这一细分带来的商机。
“2011年日均的销售中,7-11在旺季较去年同比有两位数增长,且2012年整体业绩发展也不错,增速高于零售行业平均水平,而此前的亏损也在相应降低。”黎家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地区7-11为了减缓资金压力,着力开放加盟店模式,加盟店比例甚至高达85%左右。同时这一模式在北京地区也已有试行先例,然而上海地区却一直未有落地。
对此,黎家豪回应称:“便利体制调整是我们明年的方向,但上海还暂时没有做这块加盟的打算,只是在做内部测试和评估。毕竟加盟体系的搭建需要慎之又慎,背后要强大的后勤体系(物流配送、账务、管理、工程维修等)做支撑。”
除了需消化同行竞争压力外,电子商务企业线下实体店的落地趋势也加重了竞争激烈程度。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联盟理事、汉森世纪供应链副总经理黄刚在其微博上便指出,沃尔玛打响美国战略转型,3年内开300家社区店;华联推动网络便利店,计划5年内在国内开五千家门店;亚马逊推动线下实体店建设;阿里、京东陆续推动社区服务站(或许未来会有“O2O”零售功能)。“未来电商与传统零售的核心战场在末端便利店,从而新的供应链体系的变革即将开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