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人才政策创新论坛”昨在穗举办 陈建华出席论坛并致辞
广州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几年内将重点推出30个人才项目,明年计划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
本报讯 (记者罗桦琳、方晴 通讯员黄少江、施仁才)昨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重点活动――首届“中国人才政策创新论坛”在琶洲广州进出口交易会展馆举办。论坛以“经济全球化下的人才流动与吸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位人才政策专家,介绍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状况和各国引才政策。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出席论坛并致辞。市领导丁红都、王世彤、王东,市政府秘书长周亚伟等出席了论坛。
陈建华表示,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于科技,根本在于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近年来,广州先后推出了多项人才政策,着力解决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政策体系。广州专门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5年内,将投入10亿元,扶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穗创新创业。
陈建华指出,今年9月,广州制定并实施了人才集聚工程。在未来几年内,广州将重点推出30个人才项目。明年,广州还计划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优环境,探索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政策体系。
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中国欧美同学会、中国人事与人才研究所的专家为广州“引才”积极建言献策,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与德国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地人才流动情况和吸引人才的政策。
专家建言:研究下一个10年广州需要哪些人才
王辉耀:应借助华侨及港澳台资源
在海外人才回流大潮中,广州如何抓住高端人才呢?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辉耀坦言,对于海外高端人才来说,广州的吸引力存在不足,“一是科研机构相对少,二是低端企业多,高端企业尤其是高端外资企业比较少。”
“不过,广州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广州毗邻港澳,有大量华侨资源。另一方面,广州有着更长的开放历史,广州的社会氛围比起国内其他城市更开放更宽松。”王辉耀认为,广州应该着力打造人才特区,“香港有很多民间组织,起到聚集海外人才和穿针引线作用,广州可以利用好这些力量。另外,广州也可以先行先试,进行模式创新,使海外人才在体制内和体制外顺畅流动。”
王通讯:发展好经济才能留下人才
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是中国人才学的主要开拓者,也是本届留交会的特邀嘉宾,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归’与‘土鳖’都是宝,二者要公平对待。”他认为,海归引入要遵循一个原则:本土没有的人才才需要引入,当地能培养的人才,就不需要引进,引进是捷径,培养是根本,本土已经有的人才,你还引进,那就会失衡,失衡者就会感觉不公。
他认为广州目前需要做三件事:“一是发展好经济,才有位置给人才,才能留下人才;二是研究下一个10年,广州到底有多少位置,支柱产业需要哪些人才?心中有数,才能把人才留下来;三是胸怀,十个人才九个怪,人才往往有个性,有缺点,得有包容人才的胸怀。” (罗桦琳、方晴)
广州海归年增30%
本报讯 (记者罗桦琳)记者从第十五届留交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每年递增30%,目前,在广州的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超过2000家,每年在广州工作的境外专家达10万人次,约占全国15%。
广州有8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个团队、40人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计划,12人入选“南粤百杰培养工程”,50人入选广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诺贝尔奖”得主克雷格・梅洛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式落户广州后,广东省、广州市联合投入亿元资金支持其将“诺贝尔奖”成果在广州转化。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