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
每年逾10亿元支持民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武汉市将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新56条”规定,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10亿元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增长机制,自2013年起,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新增3000万元。
武汉市还将尽快成立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实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当年度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奖励资金。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民企上市的市级奖励由1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市政府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上市且募集资金80%以上投资于武汉的民企,一次性奖励50万元。
此外,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不低于年度预算总额的18%。
全民创业
小额担保贷款破除户籍限制
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股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70%。
实行工商注册“零收费”、“零门槛”、“零首付”,工业企业注册登记“1天办结”;支持微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最高可获3000元补助。
小额担保贷款破除户籍限制,城乡劳动者在汉创业,从事非国家限制性行业的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合伙经营可按照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进行“捆绑式”贷款。将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视同劳动密集型企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400万元,且政府贴息50%。
专家观点
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打造“创业之城”
武汉此番新政甫一出台,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叶青即发出一条微博:“在武汉创业,只要项目属非国家限制性行业,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微博一出,引发不少评论,有人关心如何去办理贷款,有人觉得“步子还应再大些”。
“如此密集并且大力度的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及全民创业,反映了政府的决心。”叶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民营经济发展不够,是武汉的一大软肋,武汉有中部最强的国有企业,但没有中部最强的民营企业,“这些政策有利于弥补民营经济的短板,增加市场活力。”
叶青认为,通过这些新政,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民创业的氛围和环境,武汉不仅要成为大学生之城,更要成为大学生创业之城,“不仅让武汉人创业,让大学生留下来创业,还要吸引外地人来创业,那么武汉的发展就很有后劲了。”
企业心声
红桃K副总裁解砾:
期待不靠“批条子”
被誉为“最牛内衣王”的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解砾,现在的身份是红桃K集团副总裁,跻身千万富翁。他感慨地说,正是受益于武汉市全民创业的政策,自己靠5万元无息贷款站稳脚跟。不过,他坦言,当年办下贷款靠的是区工商局局长亲自批条子,希望今后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都能不用“批条子”就能顺利执行。
对比如今的“豪华版”政策,解砾很感慨,“优惠得多,也可操作得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