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平台建设
提升孵化器产业培育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在海淀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海淀园的支持。
据介绍,海淀区一直以来长期支持创业孵化机构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市场服务、产业咨询、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引进等服务,提升孵化器自身服务能力,增强了孵化器产业培育能力,为区域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数据显示,2012年,牡丹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北航科技园等5家大学科技园获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总数29%;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孵化器机构设立孵化器基金总额2.09亿元,其中9家孵化器机构对36家在孵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金额2645.9万元。累计425家在园企业获得社会投资(含风险投资)达72亿元,仅去年一年,就有53家企业获得社会融资;22家孵化器建立了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107人;50%的孵化机构搭建了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园企业提供研发条件,并围绕平台建设,聚集和培养一批区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Cye.com.cn。
通过政策引导
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为了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海淀区还修订出台了核心区“1+10”政策体系,实施《海淀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和《海淀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等政策,安排8000多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创业服务机构配合区域开展业态调整、给在孵高成长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培育留学生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海英人才”专项奖励等。
海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机构在区域设立孵化器,加大在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关村西区等重点功能区的孵化器建设力度,构建涵盖“孵化器-加速器-定制办公空间-购地自建”等在内的全方位产业发展空间支撑体系。
创新人才服务平台
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据悉,海淀区已逐步形成引才、育才、聚才的人才服务体系。
自2012年5月3日开业以来,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通过评审批准入驻的高端人才创业企业22家;5名入驻企业领军人物申报并成功当选“2012年度首批高聚工程”。
此外2011年10月入选中组部首批“顶尖千人计划”(3位入选者之一)的国际纳米科技界杰出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筹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研究所”。
截至2012年底,孵化器累计吸引留学人员4123人,新增255人;累计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3人,新增10人;累计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103人,新增19人;累计入选中关村“高聚工程”74人,新增14人。
孵化器创新服务
已辐射国内外
据介绍,一直以来,海淀的孵化器一直在尝试于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建设海外高端创业者向国内转移的服务平台。
2012年,清华科技园与瑞安集团、北极光创投和硅谷银行联合创建的创源孵化器在硅谷开幕,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合作筹办的清华科技园英国孵化器也即将设立。清控科创与海淀区政府在硅谷合作共建“中关村科创硅谷孵化器”,推动全球创新联动工程,加快国际化进程。
同时,为了帮助中国企业积极拓展芬兰等北欧市场,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能力,积极汲取北欧先进国家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发展路径。今年4月7日,中芬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在中关村软件园正式启动,平台不仅为中芬两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与市场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创新合作平台,同时也为促进中关村链接以北欧为代表的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合作与共同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