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司的后续成本
与“1元公司”的说法形成对照的是,在北京实际注册一家新公司从最开始的名称申请到能够开始正常营业最少也要30天的时间,这30天里的资金投入也不是1元钱能解决的。一位熟知公司注册流程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诸多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是无法节省的。
首先,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需要钱,银行对公账户还需要钱。“刻一套公章都要1000多元,因为所有的章必须是铜质的。另外还要一套税控机至少得四五千元。租房还要上缴一定比例的印花税。”
其次,房租是一笔巨大的隐形投入。因为注册一家新公司是需要明确的办公地址的,新的公司也必须在注册的办公地址办公,注册的办公地址只能是商业楼,不同的公司之间不能合租同一个办公地点。“在上述约束条件下,新注册的公司将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就是选择热门地段付出高额的房租费用;要么就是选择偏远地段。而偏远地段的公司相比于繁华地段的公司机会可能会少很多,导致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
“注册公司的行政工本费得1万元,租办公地点至少得交半年的房租,所以3万元是基本门槛,删去3万元这个最低门槛没有太大实质意义,至少在北京是这样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最后,时间也是看不见的最大头儿的支出。“想要注册一家公司到开始营业,至少也要花去30天的时间,除了核名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核名正常时间是3到4天,但是如果重了名就需要重新提交可能会导致申请时间过长。”
一位代办注册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另外如果涉及互联网、餐饮等需要有前置审批项目的企业,就需要更长时间了。餐饮业的提前审批至少得1个月,互联网提前审批能不能通过都是个问题。”在这期间公司或企业无法招募员工开展经营,至少要白白浪费掉30天的高额房租支出,最重要的是对于十分强调实效性的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等信息产业,30天会错过许多机遇。
政策歧视仍是最大障碍
“对于强调实效性的行业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司注册耗时太长的问题。”丁先生说,“时间太长会导致你的公司开起来以后,大公司也反应过来了。你们开始做时,大公司也开始行动了。在相同的起跑线下,小公司怎么可能成长起来?”
丁先生认为,要想缩短注册公司的时间不仅仅是工商部门注册程序有所放宽就能够达到的。因为税务部门在安装税控机之前必须实地核查,如果只是工商部门的CYE规则改了,税务部门没有改,包括其他环节上的银行、质监局的规则没有改的话,是无法真正缩短注册时间的。
“这些部门的操作时间都应该往前提,而且往前提是有物质基础的,因为后面三家单位所需的资料大致与工商局需要的资料是相同的,这样通过信息化的办公的基础,完全可以提供一份资料使这四个部门共享,最后就可以同时给你办完从而大大压缩注册公司所需要的时间。”丁先生说。
丁先生认为,钱并不是制约公司注册和阻碍创业热情的最关键因素,真正的创业难点在于如何让政策真正地做到向中小企业偏斜,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市场的狭缝之中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不是一露头儿就被大型企业或者垄断企业扼杀。
另外,行政手段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也阻碍了创业者热情。“除了大量垄断性行业没有向民资开放以外,目前,无论是贷款、上市,还是土地批租、人才招聘,甚至是优惠政策使用,行政的手无处不在。从总体上向国有企业、大企业倾斜,使得本应该享受政策优惠的新兴公司很难得到实际上的帮助。”丁先生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