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已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申报发现 近400年历史粤剧有9大流派
昨天,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布了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记者马上采访了广东方面具体负责落实“粤剧申遗”各项申报事宜的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负责人黄斌。
粤港澳达成合作共识
黄斌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粤港澳三地联席召开的三地文化合作会议上,就达成三地合作申遗“粤剧”的共识,并签署了《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将“联合弘扬粤剧艺术,并适时向联合国提出申遗”的条款写入协议。2003年2月,在第四次粤港澳艺文合作高峰会上,商定全面启动申报程序。受广东省委托,广州市文化局负责牵头做文字准备工作,成立“粤剧申遗办公室”。
“其间还一度出现困难。”黄斌回忆,根据联合国规定,每个国家的申报项目有限,而我国国内的竞争尤其激烈,当时澳门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会员”,享受直接递交申请的优惠,当时就考虑希望“粤剧”能搭上这一“直通车”。可大家都没有料到,后来澳门“准会员”资格因故被取消,粤剧的申遗工作只好重新参加申报了。2005年,三地正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草拟申报文本。2008年9月,我国中央政府向联合国提交包括粤剧在内的申报文件。
而据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透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往都有“每两年一次、每次每个国家报一项”的限制。但是由于中国一类资源大国的多次呼吁,该组织今年放开了这一限制,并在以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加入了“急需保护”的字样。据悉,今年中国共有30个左右的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