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一个特殊群体,加上一个特殊的酒吧。这些吸引眼球的字眼累加在一起,一下把大理市推到全国媒体的“风口浪尖”。“没想到,我们会因为一个酒吧上了头版头条。”大理市卫生局局长李军表示,男同性恋酒吧并非卫生局注资、主导开办,而是从事“防艾”工作的医院、医生的自主行为。
昨晚9点,记者终于找到这个即将开张的同性恋酒吧。一排整齐的卷帘门早已紧锁,这个特殊的酒吧并未营业。问起这个已红遍网络的男同性恋酒吧,旁边的商铺老板和一墙之隔的网吧服务员也是满脸茫然:“没听说啊!”
酒吧选址可谓用心良苦:穿过繁华的大街,再转进狭窄的小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规模不小的网吧和一个闪着霓虹灯的酒吧。热闹灯光的尽头是一栋5层楼的老式居民楼,男同性恋酒吧就位于居民楼一层的两间“铺面”,同排铺面还有一家网吧。
酒吧外面,没有霓虹灯,也没有名字,就连门口一排新栽的翠竹也与普通的绿化装饰无异。但“坐拥”两家网吧和一个酒吧旁,人流量也不比热闹的街面差多少。
“酒吧大门的钥匙由志愿者保管。”昨晚,酒吧负责人张建波也不能打开那扇特殊的大门。他说,两间铺面功能不一。一间为工作室,用于工作人员办公,主要为男同性恋、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等提供相关咨询、检查等。而酒吧也“只是同性恋者互相交流的一个场所。”
记者虽然未能一睹酒吧“内容”,但通过网络照片和张建波的描述,酒吧内的装饰都是他和志愿者设计、装修的。酒吧内没有隔断的包间,是一个开放式大厅,还有一个供交流的舞台。墙壁上悬挂的照片和装饰品也回避同性恋的生活。“我们不想给同性恋贴上标签。”
张建波既是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是大理市艾滋病健康促进会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原计划今天开门营业的男同性恋酒吧就是在他的倡导、牵头下开办的。他介绍,大理在男同性恋中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的。工作之初,寻找男同性恋成了开展工作的“拦路虎”。“人都找不到,工作没有实际进展。”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民间组织资助50万元,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出资100多万元,在大理古城开设了一个专门工作室,打开了“防艾”工作的突破口。“这个群体才逐渐浮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