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政协获悉,今年北京两会上关于规范酒后代驾市场的提案已经获回复,市商务委在回复中表示,相关部门下一步将针对酒后代驾服务开展调研,积极推进立法。
酒后代驾需求大
市政协委员苗乐如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递交了《发展规范北京市酒后代驾服务市场》提案,建言规范酒后代驾市场。
苗乐如调研显示,本市代驾服务市场需求巨大。他分析,现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400万辆,剔除货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70万辆后有300多万辆,按三分之一司机有代驾需求,且每年一次,测算本市每年的代驾需求可达100多万人次,每天3000人次。
据了解,本届世界杯开始后,酒后代驾生意也有所增长,一些代驾公司的业务量增长了50%以上。
酒后代驾“三不管”
苗乐如调研发现,本市目前没有任何针对酒后代驾方面专门的管理规定,工商部门经营项目中也没有“酒后代驾”一项,交通管理部门也无相关机构对酒后代驾公司进行管理。
据记者调查,本市只有部分街道和交通大队与区域内的代驾公司进行不定期沟通,但也仅限于对公司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代驾司机的服务和安全意识全靠公司自律。
苗乐如本人也常有酒后代驾的需要,“我现在代驾的名片最多”。他说,虽然现在还未因酒后代驾出现过什么重大的事故,但隐患很多。酒后代驾具有服务的单独性、双方意识清醒程度非对称性的特点,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规范,消费者担心自己的人身、财物和车辆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发生人身损害、财物丢失问题以及交通事故的时候,消费者的意识不够清醒,自我保护、证据获取等能力不足,会对事件的定性和责任界定带来许多不便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