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网民来说,互联网地图服务已经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之一。查询路线、标注地物、搜索地名……诸多中文网站都在为网民提供多种多样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很多网民在外出活动前都要上网查一查怎么走。
这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现在有了新的准入标准。国家测绘局近日修订颁布《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将在6月颁发首批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证书。
“此举是加强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的重要措施”,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宋超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服务从业单位资质管理,促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四种服务 手机地图等纳入管理
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结合互联网地图服务市场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
新《标准》明确界定“通过无线互联网络调用的地图属互联网地图管理范畴”,这表明手机、掌上电脑等地图也将纳入新《标准》管理范围。
针对专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企业不具备或者很少有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新《标准》适度放宽了对地图制图人员的硬性考核,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从业单位具备相应数量的地图制图人员或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均认定为符合要求。
依据新《标准》,国家测绘局将于6月举行首批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资质单位颁证仪式。截至今年12月底,将对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但仍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的单位,按照无证测绘进行依法查处。
剑指问题地图 有助于遏制失密泄密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约4.2万个,而互联网地图质量的参差不齐,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宋超智介绍,问题主要包括:由于卫星影像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地图,而我国高清晰卫星影像大多来源于国外,这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一些单位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发布、使用错误的国家版图,造成“问题地图”不断出现;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把一些敏感、不宜公开,甚至是涉密的地理坐标数据信息标注在互联网地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