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0日08:39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
“交水电费还用去银行排队?用你们年轻人流行的话说,太out啦,我们现在都直接用电话缴费。”隔壁的边大妈跟记者聊天时冒出的“时尚”感觉让人刮目。
的确,在我们的不经意间,生活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机、包括网络、包括电子商务,甚至包括我们的支付手段。
改变背后的无限商机
用E-mail来进行网上支付;打个电话报上信用卡号就能预订机票;用手机上网交水费、电费、游戏费……在中国人还没有完全适应从纸制货币进化到“塑胶货币”(信用卡)的今天,网络银行、手机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经悄然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据易观国际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更多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影响,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年底前将轻松突破1万亿。
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始自2001年,当时最早的模式是网关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入门门槛低,价值有限,简单地做个网关软件,并不深入做行业。到2005年,新支付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呈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包括易宝模式、支付宝模式、财付通模式等。
支付宝、财付通模式,主要解决的是网购中的诚信问题,这个模式在中国目前来说非常有前途,它们承担了培养中国网民网上购物胆量的重任。而易宝主攻的方向就是行业客户,定位于“行业支付专家”,目前易宝主要关注航空、电信、保险、教育、行政缴费等。
虽然易宝和支付宝这两个模式定位不太一样,但是现在看来,两者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深耕”行业或将成为立身之本
经过了八九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终于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持证上岗”才能继续从事支付业务,市场上一半的同类企业面临生死大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