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I高涨的情况下,北京再现招工难。
据统计,第三季度北京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70.9万个次,登记求职人员59.2万人次,供求矛盾缺口达到10万人计。
近几个月,走在北京街头,一个常见的景象就是店铺门上都贴着招聘广告。
岗位挺全乎,涵盖普通服务员、餐馆的厨师、服装店的导购、物业大楼的电梯司机、清洁工、保安……招一两名的已罕见,一般上面都写着“若干名”,有的甚至直接写着“几十名”。
一些招牌都泛黄了,还是在默默地贴着。之前活跃在这座城市里找工作的姑娘、小伙子似乎一夜之间都不见了。
翻开报纸的人才周刊,高薪诚聘IT精英和猎头公司的大幅广告已不常见。反倒是一些招聘传菜工、电工、保姆和促销员的广告占据大幅版面,甚至为招到农民工,昔日高高在上的老板们已开始托关系求人。
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面对工资的成倍上涨,面对“90后”农民工的不安分与新动向,企业应该主动拥抱“分配改革”,还是削尖脑瓜去抢人?而新一代务工人员是应该去要挟涨薪,还是在家乡的乡村开辟一片天地?
一夜间,一名大厨月薪上万超白领;一夜间,一个村子几十家工厂办起来。是走是留?何去何从?考验的是每个人不同的钱袋,也是中国整个蓬勃的经济。
满街招聘
根本没人来 报纸打广告
“今年年中,很多人就不想干了,觉得工资太低了,还不如回去。”京城一家普通中餐馆老板介绍,从年初以来,各种迹象就很明显,好在去年餐馆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他也没有裁员,工资不断小幅上调之后,没有员工离开。
相比老店,新开业的餐馆面临更大压力。正准备在朝阳区新开一家西餐馆的李老板甚至动起了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念头。原因是开业日期临近,众多重要岗位还空缺着,通过熟人等渠道发布消息根本就没有人来。
“越到年底招聘的单位越多,人也越难找,现在是根本就没人来问。”公主坟边上几家底商负责人抱怨说,招到了也基本上说走就走,以前要是说压半个月工资往往就会乖乖地等着,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要了。
工资普涨
一千变两千 还是“感情价”
目前,准备在朝阳区开西餐馆李老板,开出的工资标准已经比之前的心理预期高出了近一倍,以最普通的服务员岗位为例,他最初预算1300元左右,现在已经提到了2000元。
他还明确承诺,根据工作表现给予提成和补助。还有休假之类的福利。
北京地区一些普通饭馆,在2007年的时候,粤菜等菜系的大厨的工资在4000-5000元,但现在已经突破了万元,还得包吃住。普通厨师工资也上涨到了4000-5000元。这种价钱往往还是个“感情价”。
实际上,“富士康跳楼事件”出来之后,很多家长都打电话嘱咐孩子:“工作不想干了就回家,没什么大不了的。”种种因素都在提高着工人的谈判权。
工荒工慌
企业不适应 就会被淘汰
“工荒并非真的缺人,而是劳动报酬不足以吸引员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企业初次分配不均衡现象一直都存在,但是随着物价上涨影响越来越深远,党和国家相关部门此前屡屡提出的分配改革,显然值得企业深思。
“这是一种博弈,很多企业称没利润,不愿给员工加工资,但实际情况如何?市场总是会告诉大家真相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多年前的思维里,老是想着不对等的利润分配方式,但随着经济发展,分配格局必然会发生改变。
“做企业的要拥抱变化才行,否则会被淘汰的。”上述人士认为,一直以来企业话语权远比工人强得多,导致社会一看到企业叫苦,就以为企业没有利润了。实际上,相比工人的收入,企业老板财富的增长速度远比工人大得多,“老板要认识到,暴利才是不正常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