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赚钱靠囤货 炒作造就药价暴涨
药材从田间地头到摆上药店,药材经销商是关键一环。陈仙芬做药材生意已经28年,她是磐安浙八味特产城的一个经营户,同时也在老的药材市场拥有10几处仓库,是当地药材经销商的大户,每年经销药材1000多吨。
“一公斤浙贝母57元,元胡43元,玄参11元,杭白芍25元。”昨天,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公斤中药材价格已经比上月低了一两元,大家都在平价出货。记者去的当天,她还在指挥几个工人装药材,每天她都会销售出十几吨药材。
今年由于西南地区干旱,加上浙江出现倒春寒,药材普遍减产。由于看到今年中药材产量下降,陈仙芬年初就估计药材会大涨,但药材的涨幅之大,速度之快,还是让陈仙芬始料未及。“跟我合作多年的伙伴,趁着价格低的时候,都买了一些药材,存在仓库里,趁着价格高,全卖出去了,现在没人囤货了。”以山茱萸为例,陈仙芬在去年年底收购价格是12元/公斤左右,等到她出货时价格开始往上走,一直涨到50多元,她今年已经出货100多吨了。她的贝母成本价也在20多元,现在也赚了2倍了。
今年春节前后,陈仙芬就感觉到了中药材市场有些异常。“不断外地人来到市场,一看以前就不象做药生意的,一个劲地吃货。”
在涨得最凶的太子参中,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游资参与了炒作,不过在价格上了200元/公斤之后,多数游资都选择了高位套现。
“去年底太子参只有22元/公斤,但今年都超过250元/公斤,老货都超过140元/公斤了,没有资金炒,怎么会这么高啊?”磐安一位药材经销商告诉记者,太子参大涨背后就有国内一家药厂的炒作。“他们有30多个人,分散到各个药材市场,就全部换掉手机卡,不跟外人联系,只是一个劲地买,把太子参库存也买光了,之后再拉高价格,慢慢放货。”
磐安浙八味特产城管理人员林女士表示,今年中药材价格大涨,不少租户都是从各地过来的,不少还是从未做过药材生意的新手。
“今年赚大钱的都是囤药的人,没存货的人,就只能看着药材涨价了,赚的经手费还没有人家囤货的一天赚的多呢。”一家经营户告诉记者,磐安做药材生意的客户多数资金只有几百万,很多人如果囤货,流动资金就成问题,真正能囤货赚大钱的都是资金雄厚的大老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