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场自身调节和政府强力打击下,“蒜你狠”、“姜你军”终于“举手投降”了,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分别下降三四成。这一降价,让盘溪批发市场的姜蒜贩子李忠琼叫苦连天———她组织的50吨大蒜无法脱手,在这波价格变化中将亏脱10多万元。
昨天的盘溪批发市场中,记者看到李忠琼和几名搬运工没精打采地坐在机器秤旁,望着一车生姜在发愁。她告诉记者,从贵州运来的11吨生姜,3天才卖出30多包。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李忠琼说,这车生姜收价每公斤4.6~4.8元,而批发价只有5.2~5.4元,除去运费、人工成本、损耗,每吨要亏700多元。这几天来,她守着一车生姜,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这车姜还亏得少点,关键是我那批大蒜不晓得啷个办!”李忠琼更大的心病,还是她在河南没拉回来的50吨大蒜,“就按现在的批发价,我们最少要亏15万。”
李忠琼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盘溪做姜蒜生意多年。前年,因大蒜行情不好,他们亏了六七万。去年,因摸不清行情,他们停了一年没做。今年,看到大蒜生姜行情居高不下,批发大蒜生姜的赚得盆满钵满,夫妇俩重操旧业,拿出多年积累的“老窖”,开始在贵州大量收购生姜,到山东、河南大量收购大蒜。夫妻俩明确分工,丈夫跑货,她在盘溪坐镇批发。
“本想狠赚一把,结果收来的蒜和姜全部成了炭圆。”李忠琼说,刚把生姜从贵州拉回来,价格就降了。最让她头痛的是,收到的50吨大蒜,收购价每公斤11元,现在盘溪的批发价却是每公斤8.6元。如果要拉回来卖,按现在的批发价就要亏12万元。加上运费和损耗、人工费等3万多元,一共要亏十五六万元。难受的是,50吨大蒜不拉回来,储存在当地的冻库,库存费每吨380~400元,一共也要近两万元。如果价格继续降,会亏得更多。再就是,大蒜如果存放太久,发芽了就会卖不出去,那样会亏得更惨。
“做了十多年生意,全部都打倒了。”说起大蒜,李忠琼一脸愁容。
跟风炒作农副产品风险很大
“还有很多批发姜蒜的老板要遭套起。”重庆洪九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洪九如是说。确实,在盘溪批发市场,因大蒜生姜无法脱手而要亏本的批发商,远不止李忠琼夫妇一家。这些批发商都向记者叫苦:“这次,我们真的栽水了。”
说起姜蒜批发商的遭遇,邓洪九以自己多年在盘溪市场的经验进行总结。他说:从生意经进行分析,姜蒜价格炒到最高点后,价格要跌回来,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