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知名科技博客Mashable!发表署名为布伦娜·埃利希(Brenna Ehrlich)的文章,对 2011年音乐产业的趋势进行了预测,以下为全文摘要。
2010年,音乐行业继续遭受身份危机的痛苦折磨:各大唱片公司萎靡不振,音乐盗版和非法共享猖獗。如何以不赔钱的、合理的方式将音乐传播给粉丝?这个问题依然深深困扰着音乐行业。
然而,尽管音乐行业难以用一种有利可图的模式适应数字化时代,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网络音乐视频作品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更富于创造性和多样性的专辑发行方法(通过Facebook甚至是移动应用程序),而主流的知名出版物和机构也更多地接纳了社会化媒体。
我们都希望能够出现某种真正有效的解毒良方,令整个音乐行业恢复健康活力。虽然这种良方不太可能很快出现,但我们会在2011年看到更多的试验和摸索,而创造力的慢慢酝酿最终最终将导致音乐行业的重生。
以下就是我对2011年音乐行业的5个预测:
1 订阅服务将大受欢迎,但却无利可图
Spotify在2009年亏损2670万美元,这似乎是一个迹象,说明订阅服务真正变得有利可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际上,甚至连Last.fm都没有实现盈利,虽然它正在接近这个目标。
去年年底和今年,订阅服务加大了马力:10月MOG 推出“不限量”(all-you-can-eat)服务,然后推出了Android和iPhone的应用程序,最近又在Chrome网络商店推出一个应用程序。Slacker Radio也宣布,将会推出“立即响应式”(on-demand)产品。
流媒体音乐服务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过去一年中,改变的实际上是你可以使用的设备的数量。从iPad到Roku、Xbox Kinect,以及即将到来的Chrome操作系统设备。能够在各种设备上听到立即响应式音乐,这对消费者当然很有吸引力——但这些服务将如何盈利还有待观察。
2 更多的音乐人将变得社交化
在明年,即便是那些不知道如何使用Twitter,以为Foursquare是一种旋转木马的音乐人也会意识到,在涉及社会化媒体的事情上,音乐人再也不能实行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政策了。
《公告牌》杂志(Billboard)最近利用Next Big Sound收集了“Social 50″ Chart的统计信息,既然这样一家创办于1894年的,历史悠久的出版物都把注意力投向了涉及音乐人人气的社会化指标,那么“年过30”也不应该是你避免在社会化媒体上露面的借口了。
MTV对社会化空间的兴趣也在高涨。它不仅招募了Twitter 主持人,而且还推出了新的音乐发现工具——这让你在数字空间中拥有了大量耳目。
因此我认为,在未来一年中,将会有更多的音乐跟随Kanye West 、Ben Folds 和 Pomplamoose等人的脚步,学习如何利用社会化工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