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挑战
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微博更具价值的商业属性逐渐浮现,那便是平台价值。
张朝阳首先表现出了乐观的看法:现今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品牌广告、搜索广告、基于游戏平台的收费都是现成的商业模式,只要微博平台足够强大了,到时只是如何嫁接的问题。
事实上,几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微博,无一不是看好其营销带给平台以及商家的双重效益,而在PC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应用最终也会平移到微博上。胡延平指出,微博如果在开放协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就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商业平台的母体,大量的应用与商业模式从这一平台衍生出来。他认为,未来的微博将不仅仅是新的媒体平台,更是应用分发、营销、电子商务的平台。
目前,新浪已经把互联网广告做到了极致,因而急于发力微博商业化平台运作。为此,曹国伟为新浪微博的盈利方向选择了平台化。在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新浪微博公布了为开发者建立的专属区域——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开发者基于该平台开发能赚钱的产品和应用,在应用程序中开发者可以自由地植入广告,新浪会与之分成。
不过,业内人士对这种盈利模式存有异议。
张朝阳就对新浪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激情并不认同,他赞同微博理应开放的观点,但“一个轻型的应用现在不应该承载太多的希望”。他还认为,微博离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比较远,现在就盲目去提微博的商业化运作在时间上显得太早。他也表示,不指望微博在短期内能够赚钱。国内知名互联网专家吕本富也表示,网络广告自助模式在微博上做大的可能性很小,它不会成为微博的主要经济来源。
此外,还有分析师表示,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下,微博要在用户终端以收费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务或许面临着挑战。而应用增值业务能否创造利润,则在于产品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否能够让用户觉得“好玩”愿意花钱买服务。
由于微博商用化在当前仍存在诸多难点,盈利任重道远,但不容置疑的是,如果它不能进行商业化运作,微博对于网站的最大意义就仅仅在于为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气,它或许也会陷入博客一样的短暂生命周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