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变局
北京对汽车限购只是一个信号,全国汽车业高速井喷式增长可能要戛然而止。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在2010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上也指出,今后的五年到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可期的,但不是今年、去年那种速度的增长,不是40%、50%的速度增长,“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汽车消费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些严峻挑战。”
“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发挥汽车消费对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从正面上来引导。“同时又要对汽车的消费做一些限制,也就是说我们要强化低碳经济的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规范消费行为。”他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十二五”末的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即使加上出口, 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也只不过为3000万辆,未来5年增速都在10%左右,与2009、2010年的3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
贾新光指出,尽管汽车业仍是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城市拥堵严重,加上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高,中国汽车也难以维持太快的发展,未来几年的汽车产销增速,应该进入相对平缓的增速阶段,比如10%-20%。
而中国的汽车业政策,正在从过去鼓励买车和使用,变成“鼓励买车,但是限制用车”。1985年国家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此后仍存在争议,为此讨论了15年。2000年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才提出鼓励发展轿车工业。目前每年经济增长中,汽车对经济的贡献约有1个百分点。
交通方式变革
不过,由于私人小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拥挤作用日益体现,未来其在城市的定位必将发生改变,这使得城市运输方式格局,以及新兴产业也会有变化。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未来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已经召集各地部门举行了会议初步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率。“采取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此前称,“十二五”将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
由于北京路面紧张,因此再快速发展小汽车难以为继。而发展轨道交通,则成本比较贵,比如地铁每公里成本为7-8个亿。但是除此之外,是否这并非没有别的更好的发展模式,成为业界关注。
继北京开始新建磁悬浮线路、有轨电车线路外,新交通方式开始进入中国。北京欧中世贸际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成立严告诉记者,目前运行100年之久的倒挂轨道的空中电缆轨道交通技术已经进入中国。上述技术只需要打桩实施高架不占路面的前提下建立轨道系统,每公里的成本在1.5亿,运行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实施国产化后,只需要每公里整体5000万。
这项技术正在进一步深化,即实施重载达到6节车厢后,每小时运行的人数,可以接近轻轨。“该技术既能节省路面,也能实施较少的投资,又能提高交通运行速度。也就是说,这是个低碳节能节省占地的交通方式。”他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