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部门的公开“斗法”一时间吸引焦点无数,而关于网游“多头审批”的话题当时也被广泛讨论,但最终未果。
而对于企业反映的“多头审批”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宣传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种问题并不存在,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属于“各司其职”。根据“三定”规定(2009年9月28日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三定”规定〉和中央编办有关解释,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前置审批和进口网络游戏审批管理的通知》),文化部负责游戏相关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和市场监管等工作,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对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前置审批。
但文化部却于2010年6月22日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审批、发布等环节作出详细规定;2010年9月18日文化部网络市场司司长庹祖海在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网络游戏不是出版物,文化部才是网络游戏的主管部门。
事后,有评论戏称这是“两个婆婆管一个媳妇”,作为“媳妇”的企业仍在与“两个婆婆”的周旋中左右为难。
风投显踌躇
不只是企业,受影响的还有风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网游的审批风险,本来不少看好游戏产业的风投机构,在投资策略上均发生了较大调整。
一位风投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直言,2011年将不会投资网络游戏公司,其原因是“审批风险增大,无法保证收回投资成本”;因此,目前将选择投资手机游戏、平板电脑游戏等审批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
“2010年不少投资机构的游戏项目都在审批环节上出了问题,竞争对手的游戏一旦提前推出,投资基本就打了水漂。”金宇国际投资人王舜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受审批风险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游戏公司时,除了考虑游戏项目的素质外,不得不选择与政府机构关系密切的游戏公司。“不过这会在游戏的质量上出现妥协,冒的风险更大。”王舜来无奈地说。
赛富投资合伙人金玉丹对此表示认可,他向记者介绍,尽管游戏产业是近年来的投资热点之一,但与之相伴的却是巨大的风险。他表示,目前的游戏产品都有一个寿命,游戏越早推出,公司越早盈利,投资者获益越多;反之,公司和投资者的获益将打折扣。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