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依然想打造“超级零售航母”。
2004年,商务部就曾出台了一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并提出将对名单上的20家企业给予一定支持,将他们打造成中国的“超级零售航母”。但成果寥寥。
若干年过去,这份名单再次被写进商务部的“十二五”规划,数量变成了15家,15家名单依然在此前的20家范围之内。但商务部并未透露哪五家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名单上成员之一的负责人显然并不对政策支持抱有太大的希望,他说:“我们现在主要是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目前流通业的问题并不是培育几个大型的企业,应该改变的是他们生存的土壤和空气,这些改变了,企业才谈得上发展壮大。”商务部研究院国内贸易与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育林说。
名单浮沉
时至今日,这份名单上的企业有的已经物是人非,但是“超级零售航母”却并没有如期望的被打造出来。
商务部的一位主管官员说:“这件事情进展的确比较缓慢,根本原因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想法有差异,各个部门也没有很好的形成统一意见。但是这个事还是会推行下去,因此被写进了‘十二五’规划。”
名单出炉之初,主管部门就提出将从品牌保护、企业所得税的交纳方式、项目财政支持、公司重大项目审判、流通企业财务公司设立、企业债券的发行、公司重组、资产并购、债务处理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这些企业。
“但是企业和政府的想法不一样,企业总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直接采取行政手段干预。但是政府部门始终会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直接干预呢?两者根本没想到一起去。”上述商务部官员说。
他说,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资金问题,在各个部委之间形不成统一意见。比如与之相关的发企业债券和建立财务公司,一些主管部门就提出来,政策的制定是要普惠,并不能单独为一个行业或者说某些企业制定特殊的政策,这样是不公平的。税收优惠更是不可能的。
种种问题,造成“零售超级航母”名单的名存实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几年间,虽然多次被提及,但是均无实质性进展。
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形势回暖严峻,内需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地位越发重要。如何提振流通业,进而扩大内需提上日程。打造“零售超级航母”的概念再次被唤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