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于是便有了飞机的诞生。真正拥抱蓝天,感受那份自然的撼动,乘坐民航飞机显然不能满足,于是热爱刺激的富人便开始向往亲身驾驶的体验。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已注册的私人飞机中,高空公务机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低空直升机等相对较少。作为中国通用航空的享用者,是怎样的一群人,拥有自己的飞机翱翔蓝天呢?
公务机族群低调
国际上对公务机有严格定义:一是具备双发以上涡轮发动机、9吨以下、乘坐4至30人的飞机;二是要由专业飞行员驾驶。普通民航班机和公务机的区别,有点像是大公交车和小出租车乃至私家车的区别。
庞巴迪公务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廖学峰曾介绍,中国最早的公务机消费群是来自世界500强的在华企业。他记得大约在1995年左右,壳牌等海外石油巨头因为要到中国偏远地区开展业务,常会使用公务机,但问题是,“海外公务机到中国会遇上空中管制等诸多问题,很难飞起来,他们不得不租用中国境内的飞机。”
彼时,海南航空瞄准市场空档,趁机引进两架庞巴迪里尔公务机从事租赁业务。严格意义上说,那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公务机,而最初的使用者,几乎全是国外的公司。
“目前企业家想拥有一架公务机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金融租赁,即飞机所有权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机出行还有独立购买一架飞机等。”南京同威投资总经理林祥雨告诉《望东方周刊》。
“独立购买一架公务机一般考虑两个条件,一是年飞行时间在300到350小时之间,二是公司70%的飞行旅程在两小时之内。”林祥雨说,在上述情况下,时间和经济成本支出才是最合理的。
全球最大包机公司查普曼的中国区包机经理康乐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透露,“相比之下,租赁飞机显然更实惠更方便,省去了高昂的飞机维护费用和飞机托管手续,只需要提出飞行需求,一切都由代理公司代为安排,客人按时到达机场乘机即可。”
林祥雨的公司专门研究整合私人飞机市场的各类数据,他表示,现在国内有一半的公务机起降地位于北京,其次是上海和广州。民营企业多选择独立购买公务机。由于公务机购买和使用成本都非常巨大,因此使用公务机的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相对低调。本刊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台湾旺旺集团,均无果,最终一位接近该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旺旺集团的确拥有一架公务机,使用已有一定年限了,目前该机只执行集团内部的飞行任务,没有外包。”
华西村的飞机事业
2003年1月《新华日报》报道,素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在拥有400多辆汽车的基础上,又购回了飞机,确实是 “门口乘车走世界,坐上飞机观天下”。
报道称,华西村首批购买了两架轻型飞机,还有8架将陆续购回,总数要达到10架。一方面,是用于华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村民空中看华西村容村貌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华西农民自己学习驾驶飞机,以及农户在未来拥有飞机创造条件。
七年后,华西村的飞机事业有了新进展。2010年夏《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称,华西集团又分别从美国麦道公司和法国欧直公司购得两架直升机,是欧洲直升机有限公司生产的AS350B3型直升机俗称“小松鼠”,和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MD902型直升机,俗称“开拓者”,可搭载游客4人,主要用于观光。
据悉,目前华西村两架直升机平均每小时的飞行运行成本为3万元左右,预计每天平均飞行2〜3个小时。按此计算,游客乘坐直升机15分钟,可能要支付数千元费用。除了空中旅游,华西村的两架直升机也可能会开展其他用途,比如私人租用,或者商务包机等。
华西村村委宣传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姓工作人员对目前华西村航空公司的运营情况讳莫如深,当本刊记者向其求证“豪掷9000万购买飞机”是否属实时,他反问《望东方周刊》,“你觉得是不是真的呢?”
最后他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目前我们没有安排这方面的宣传,《国际先驱论坛报》应该是转载其他媒体的,他们没有来采访过,不过我觉得买飞机的事情应该是真的。”
“我们只能自己偷偷飞着玩”
朱松斌和虞智武是浙江温州鹿城海陆空俱乐部的会长,目前他们的俱乐部里共有十多架飞机,大部分是这两个疯狂爱好者购买的。2011年朱松斌订购的5架A5飞机即将到货,这下他的飞机家族就更庞大了。
用虞智武的话说,他们是“激烈运动的爱好者”,从赛车到摩托艇,从游艇到今天钟情的飞机,一切激烈的运动都刺激着他们爱玩的心。
网上流传朱松斌是“考证狂人”,也是中国私人飞机第一人,他借《望东方周刊》澄清这事,“我不是第一个,比我早的多的是呢!可能我是浙江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人。”
“我的飞行驾照是在广州考的,身体检查比考汽车驾照严格多了,不过跟民航的正规飞行员相比,我们的检查还是小巫见大巫。”朱松斌说,“当时我考了两种机型的驾照,一共花了25万,现在好像涨价了,一个机型就要这个价钱。”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