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或倒闭的传言频现。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环境不明朗的形势下,在连续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背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成为经济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对包括我市在内的浙江省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5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进行了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浙江各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了网上调研,最终形成了一份《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调研显示,63%的小企业有融资需求,而其中50%的融资渠道是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占两成多。
成本攀升 小企业压力系数狂飙
《报告》首先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群体当下并不存在“倒闭潮”。“温州及东莞企业的接连倒闭现象只是个案,不是整个市场的真实写照。”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表示,调研发现,大多数小企业仍然顽强生存,积极经营,并不存在“倒闭潮”。
但《报告》同时指出,当下,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等压力,已经使得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十分严峻。以小企业面临的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为例,2010年以来,压力系数分别达到了81%、81%和48%的高值,而在2010年以前,这样的系数仅为52%、55%和32%。
接受实地调研的小企业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至30%。调研还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区域电力供应限制、小企业结款方式改变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小企业的经营较往年艰难。
贷款难融 资成本进一步上升
面对经营压力,部分小企业积极通过产业升级来应对,但小企业自有资金又不足以满足这样的支出和扩张。
根据过往调研发现,63%的小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且其中76%的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而此类融资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足。
调研结果还显示,许多小企业更习惯于向亲友借贷。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此外,《报告》还显示,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保持在30%左右,年利率达8%左右,这导致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