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做实业不如做投机
但是,别的行业却来钱极快,尤其是房地产业。据温州当地一家大型物流和房地产企业负责人陈杰(化名)介绍,温州大部分靠着传统制造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的企业,都将钱投向了来钱快的行业。其中矿产和房地产聚集的温州资金最多。几乎出现了“大企业造房,中小企业买房”的全城疯狂。据悉,在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名单中,有40多家制造业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更有企业把厂房、项目等作为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之后转而投资房地产等行业。
银根收紧之后,贷款变得艰难,很多中小企业又急需资金,钱就成了稀缺资源,使民间借贷市场空前膨胀,一些不缺钱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将钱拿出来做起了担保等业务。这又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风险,一旦与其有担保关联的一家企业出问题,另一家企业也会受牵连。“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了温州产业空心化的危险,看来这些都应验了。”周德文说。
企业呼声:
救信心比救市更重要
谈起未来的发展,钟强很悲观:现在救信心比救市更重要啊。大家都基本没有做实业的信心了。投资300万元给“老高”(温州人对放高利贷的简称),动一动,一年的生产成本就赚回来了。之所以还在坚持,一是因为社会责任,毕竟这么多员工就业;另外就是对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的不舍。“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给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而不是一会儿收一会儿放,在放的时候,大家都在上规模扩生产,摊子铺大了,需要再进行投入的时候,政府又收紧了。企业资金运转不过来只能关门。”
如何转型:
先稳定金融政策环境
其实转型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成功转型谈何容易?胡福林的跑路和信泰集团的倒下也许正折射了这几年温州企业的转型之痛。胡福林公开表示,近几年一直在谋求转型,希望从事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资金投入很大,像太阳能技术力量投入、眼镜的品牌投入、连锁店的投入等都花费了很大一笔费用。如果政府在转型中能给信泰政策支持,银行能表态对贷款资金不轻易抽贷,那信泰就有信心做下去,不然就是转型转到一半就失败。胡福林的话引发业界共鸣:“要转型,首先要有稳定的金融和政策环境!转型就如蛇蜕皮,正在痛苦呢,却被外界环境打扰,不仅皮没蜕下来,蛇反而会死掉。”一个老板给出形象的比喻。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详荣认为,小企业应走专业化道路,参与大中企业的价值链分工,而不是一味和大企业在同一水平上竞争,导致价格战等恶性商业竞争。
政府措施:
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企业家普遍反映,银行在中小企业最困难时不但没施予援手,反而采取带有歧视性的放贷政策。而资金短缺正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困境。温州银监局局长张有荣表示,拟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率。现在温州不良贷款率为0.37%,提高到1%~2%比较合适,这样就有60亿~120亿元资金放出来,对“求资若渴”的小企业来讲将是“雨露”。温州将在10月底前对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排查、分类,对本身没多大问题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对资金断裂、破产的企业,在银行的介入下进行债权重组。同时将把更多信贷额度向小微型企业倾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