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妇产科医生陈碧莲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给香港医疗环境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由于大量内地孕妇来香港生子,导致一些医院临时抽调一些非专业妇产科医生为孕妇接产,医疗事故增多;一些内地孕妇在生下具有先天疾病的婴儿后,有些直接扔在香港,政府不得不为这些婴儿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
“现在医院的产床全部饱和了,在香港部分医院,来自内地的产妇比香港多很多,她们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她同时表示。
此外,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引用的一项分析数据,一名在港出生的婴儿从入读幼儿园至大学毕业,保守估计政府需为每名学童付出115万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香港旺角一带的住宅楼,有一些住房已经变身成为 “孕妇公寓”。在旺角弼街,一名内地孕妇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在香港住宿超过一个月,在由中介公司安排的一间不超过50平方米的套间中,三名孕妇各住一间卧房。不过,她和另外两名同住的孕妇很少出门了,“我们三个大肚子,目标实在太大了”。
管控将进一步加强
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统计,2011年全年内地孕妇“冲急症室”的个案总数为1657宗,当中仅有437宗属于已预约个案;2012年1月记录共179宗有关个案,只有22宗属于已预约个案。
2月10日,一名帮助内地孕妇冲关赴港生产的非法中介人员在香港被首次起诉,香港沙田法院判决该女子被判处监禁10个月。香港入境处同时表示,目前仍有60个疑似中介人士继续被锁定,不排除未来检控。
“冲关”,是指一些未在医院预约的内地孕妇,声称临盆要求强行过关,或者由中介公司通过汽车通道偷运过关;有部分孕妇甚至在临产前才强行冲关,以免除预约、产检等数万元的费用。
法官称,该中介人士带领孕妇冲关,对孕妇及婴儿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并对香港医院的医疗资源分配造成不良影响。
有分析指出,此事意味着香港对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管控正在进一步加强。事实上,“双非”婴儿,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享有居港权,从法律层面使“双非”婴儿的身份得到认同。
2003年“港澳自由行”开通,内地孕妇持港澳通行证就可以进入香港,为内地夫妇赴港生子打开了一扇大门,赴港生子热潮兴起,“双非”婴儿开始迅速增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2001年只有620名“双非”婴儿出生,占同年全港新生婴儿数48219的1.2%;2010年,香港88323名新生婴儿中,“双非”婴儿有32653名,约占该年香港新生婴儿总数的37%。十年间,“双非”婴儿的每年出生数量飙升50倍,累计的总数超过17万。
广东省计生办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由于违反内地的独生子女政策,未来政府将对被发现在香港生第二胎的人处以罚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