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本进军药妆店
开设药妆店,联华不是独行者。在此之前,华润万家、统一商超等大型零售商都有旗下药妆店。
华润万家旗下elvivo药妆店目前在全国已达到十多家,未来的拓展战略是在一线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店,计划3年内开500家店。而由台湾统一商超与丽珠医药集团合资成立的“康是美”连锁药妆店,布局华东市场。统一商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统一商超将增加投入,未来5年内有计划将“康是美”在珠三角及其外围地区的连锁门店总数增至100家。
除了传统零售商以外,屈臣氏、万宁、娇兰佳人等专门的药妆连锁店已是遍地开花。2011年年底,进入中国内地已超过10年的屈臣氏宣布,内地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同时,屈臣氏计划到2016年在内地将门店数量增加到3000家。
创立于2005年的娇兰佳人2011年销售约10亿元,公司定位为“化妆品生产商+零售平台运营商”,在门店商品陈设方面,主要发展“自有+其他品牌”;扩张模式是“经销商+连锁加盟”。娇兰佳人提出“将投资3.5亿元,力争2020年打造十年万店”的计划在业内引起反响。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药妆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药企、本土日化企业、外资日化企业都对药妆市场虎视眈眈,显露出对中国药妆市场的极大兴趣。药妆将成为中国化妆品增长最快的领域等市场预测成为热点,尤其是商务部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明确把药妆列为药店多元化首选的品类,这既增强了药店经营药妆的信心,也为联华这样多元业态发展的零售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药妆将成零售业增长新引擎
药妆店在我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不仅华润万家、联华超市、统一商超等大型综合零售商涉足药妆店,屈臣氏、娇兰佳人这样的药妆连锁专卖店也摩拳擦掌,推出自己的扩张计划,甚至一些连锁药店、便利店等也增加了保健产品、美容化妆类产品的比重。
所谓药妆店,是指以药品、化妆品、日用品和洗护用品为主营产品的零售店铺。在日本,药妆店叫kusuri(药)。按照日本药妆店的标准,凡是有化妆品销售的药店都可称为药妆店;在台湾和香港,药妆店更像个人护理用品店,只不过在店内都有药品专柜;中国内地的药妆店更多参考台湾的模式,经营者几乎都是药品零售商,即在原来出售的药品种类之外增加了化妆品类别;而在欧美国家,几乎每家超市都有独立的一块区域经营药妆商品,并且大部分是24小时营业的。
药妆店在中国走红,与当下的零售业格局关系密切。一方面,标准化的大卖场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便捷化的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受到房租、人力成本上涨和白热化的竞争压力,零售商利润下滑态势明显,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药妆店是未来大型零售商的增长引擎。这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药妆商品利润高,可优化零售商的利润结构。据了解,药妆店的毛利率在30%以上,这大大高出超市内其他商品。因此,经营药妆店或者在卖场引入药妆区,可有助于改善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在五部委关于进场费的重拳整顿之下,零售商更需要改善原有的盈利模式,提高前台利润。
其次可以起到业态组合,吸引客流的功效。对于零售商而言,多元化被视为比较成功的经营模式,药妆店则是大型零售商多元化的一种有效的业态。另外,在卖场中以店中店的形式开设药妆店,则有助于吸引客流,增强卖场的集客能力和对客户的黏合度。
此外,药妆店有利于零售个性化销售。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零售业经历了百花齐放,从自己摸索到向家乐福、沃尔玛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特色发展这样一个由差异化到标准化再回归差异化的循环。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的差异化是建立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因此,超市经营的特色化、个性化以及商品的关联销售被日益重视,而经营药妆店则有利于超市的个性化销售。
虽然前景看好,但药妆店的经营对零售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首先是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来经营药妆店;其次是对零售商的管理也提出了考验,多元化的经营不仅需要企业总部强有力的管理,同时也需要药妆店与其他业态相互配合,这也将成为零售商需要考虑的重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