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3时30分过后,成都双流机场海关货运监管科科长戢凌就开始忙碌起来。
“卸货、安检、入库……直到货物离开仓库运往机场,装上飞机离开成都,所有环节,快的话必须要在几小时内完成”,指着往来穿梭的运输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戢凌说,2003年我们只有3辆监管车,现在增到了600辆。与此同时,原来只1000平方米的小仓库也变身为2.5万平方米的新货站。
在机场海关工作6年的戢凌,亲眼见证了双流机场物流效率的持续升级,也见证了四川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
“过去的经济重心都是沿大江大海的城市,因为海运能吞吐大量的商品,现在重量轻价值高的商品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进出这样的商品更依赖航空。”此前茅于轼(微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
事实是,成都目前凭借着新晋航空第四城的势头,不断增长的吞吐量和逐渐改善的航空环境,正敞开怀抱迎接包括英特尔、戴尔这类IT巨头的落户。
航空第四城的欧亚优势
“我们会经常邀请东南亚的客户来成都的研发中心参观,坐飞机从东南亚到成都,比到‘北上广’要节省不少时间。”赛门铁克软件开发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帆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这里的交通优势让我们在采购上省去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1400多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如今已成为历史。
当下成都机场被赋予一个崭新的定位——西部欧亚门户。
纵观中国周边国家的航空环境,东南亚基本形成了新加坡和曼谷两个枢纽机场,中东的迪拜正努力形成新的航空枢纽;南亚、中亚尚未有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这为成都机场发展成为西部欧亚门户枢纽提供了绝佳时机。
目前,从成都出发,4个小时航程可以涵盖东南亚、南亚和中东,6~11个小时航程可以通达中亚和欧洲。
按照规划,成都在2015年将开通国际直飞航线30条。随着更多国际航线的开通,成都将缩短飞往欧亚的时间。
戴尔四川项目总监黄云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相比厦门的生产基地,成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不论是航线还是铁路交通,都相对便捷很多。”
而这也正是不少外资企业最终将总部或是生产研究中心,迁至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东部产业的向西转移,越来越多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开始在中西部城市落户。而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对航空的依赖度很高。”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项目协调三处的刘黎表示,大型企业在选择入驻城市之前,“对当地物流运输条件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民航方面。”而在企业投产之后,也需要有不断改善的物流发展配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