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迷失了,“村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中关村鼎好大厦有三处手机店铺的李强,将中关村手机卖场商圈称之为“村里”,他每天呆在“村里”的时间将近十几个小时,这种模式已经延续了三年。李强在中关村拥有一个将近二十平米的小店以及两个柜台,每月租金要花费将近四万元,再加上他雇的七八个店员,每月的成本支出在七万元左右。
李强对中关村市场的冷清深有感触。
“以前经济好的情况下,我一个店一天可以卖掉二十台,现在我三个店一天才可能出个一两台。情况越来越不好了。”李强说。
像李强这样的手机零售店铺在中关村成千上万。在他看来,这个由代理和零售组成的手机市场已经严重饱和。
坐在他的苹果店里,李强对记者说:“你以为货就在架子上摆着?”他摇摇头,“你对中关村太不了解了。”他指了指人流冷清的店外,“200家店里最多只有5家做批发,其他都是零售,你说竞争能不厉害?”
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导致手机销售的利润越来越薄。李强说:“现在行情不好,从上面开始层层压价,加个三五十我们就出手了。那些赚不到钱的就倒了。”
他说的上面,指的是层层分销顶端的代理,他们掌握着中关村的货源命脉。“我也想往上做,可是没有钱。”
除了市场过于饱和外,洋品牌手机的热销也在影响中关村的生态模式。
在山寨机败退中关村市场后,形成国产手机品牌与洋品牌水货对抗的局面。但显然,国产手机在中关村处于边缘状态。
李强的店铺包括一家苹果手机的形象店,以及两个卖三星和HTC的柜台。这是中关村卖得最火的三个品牌。李强说:“国产手机不好卖,一是买的人少,二是利润低,赚不了多少钱,十台里能卖一台国产机就不错了。”
李强们的销售方式也成为中关村商业模式被人诟病的一点。
当你点名要买某种型号的手机时,他会跟你透露这款型号的手机有各种问题,然后再推荐给你一款据说比这款手机好用,但价位只高出一两百的手机。当然当你买完后,你会发现,他报的价钱比市场高出许多。
李强说:“你当然可以回来找我,但这种你情我愿的买卖构不成欺诈,哪儿都不管。”这也是中关村千千万万的李强赚钱的方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