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地利最高商会组织—奥地利联邦商会,首次公布了一份涉及30家中国企业的“黑名单”,称这些企业是“虚拟企业”,警告本国企业防止被诈骗。
“对于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有些确实是违法诈骗的企业,本身就是以诈骗为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是被误列入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列入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微博)告诉时代周报。
据悉,此事已经在欧洲工商界引发了较大反响。然而,经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剧增,国内一大批企业也同样遭遇欺诈,中国甚至成了世界上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
奥利地商会的“黑名单”
此次发布中国企业投资欺诈“黑名单”的奥地利联邦商会来头不小,在该商会的官方网站上,清楚地介绍其拥有会员超40万,且有不少政府要人出席商会活动的新闻,而奥地利驻华使馆亦明确将其列入经贸机构,准官方机构的色彩十分浓厚。
事实上,近年来中奥贸易增长明显,而奥地利联邦商会在其中居功至伟。根据奥方统计,1971年中奥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为2900万欧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亿欧元。仅今年的1-3月,奥地利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2.5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在华的奥地利企业已经达到427家(不包括香港和澳门),拥有600多个生产基地或者销售代表处。目前,中国是奥地利第十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八大进口来源国。
奥地利联邦商会1961年在香港设立经贸代表处,同时负责与中国大陆南部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1966年,中奥两国签署《经贸合作协议》,由此拉开了中奥经贸不断发展的序幕,是年,奥联邦商会就在北京设立了经贸代表处,奥地利经济界和企业界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的发展。1993年奥联邦商会在上海设立了经贸代表处,3年后奥驻上海总领馆正式建立。2000年前后,奥联邦商会又先后在广州设立经贸代表处,在成都、西安设立地区办公室,2004年又在沈阳设立地区办公室。迄今奥联邦商会在华已经设立了四个经贸代表处,三个地区办公室,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省份。
据相关资料透露,奥地利联邦商会称,此次公布的中国企业“黑名单”,主要是依据本国企业的投诉以及一些中国企业可疑的经营行为。名单没有通过媒体发布,而是在商会系统内部广而告之,为的是给本国企业提个醒。
9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奥地利驻沪总领事馆商务处,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黑名单”的存在。据了解,上榜30家企业中至少包括北京恒联中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澳桥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天津金亿鑫化工有限公司、西安通欧进出口贸易公司等。另外这些企业既有注册在广州、珠海、天津等沿海地区的,也有注册在河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的,还有一些企业在香港注册,覆盖面较为广泛。
据时代周报了解,上述提到的昆明澳桥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确实存在较大欺诈嫌疑。一位不愿具名的该公司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代理公司自称可为客户的货物出口各国提供最佳的航运、空运路线以及报关完税、代买保险等一系列服务,但实际上,他在该公司从未见过任何产品,“而且在客户的货物中转方面也没有其宣传的那样完善。”
不过,针对此次奥利地发布的“黑名单”,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微博)认为,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有些企业确实是违法诈骗的企业,本身就是以诈骗为目的的,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要坚决反对、依法查处,避免此类事件干扰中国与他国贸易发展的主流。因为随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形象,个别害群之马会破坏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对大多数合法经营的好企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被误列入或者被恶意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要积极申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企业在海外被列入类似“黑名单”的案例不少。正如王志乐所述,其中一些企业是因为自身经营不规范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国外对中国企业的过度警惕或出于政治考虑而排斥等方面的阻碍。
譬如,2009年,中铝斥资195亿美元增持力拓股份最终流产,即是因为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的过度警惕。“害怕中国企业,或者说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确实是中铝上‘黑名单’,并最终导致增持流产的原因。”胡星斗说。
98%企业海外曾遇欺诈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确实存在因为欺诈而上“黑名单”的情况。然而,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企业本身就是外贸中欺诈行为受害最多的国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