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7天、华住(汉庭)、锦江之星等品牌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速度足够惊人:四家酒店第三季度新开业的酒店数量共为372家,合计同比增长近百家。对于未来的规模,7天的目标是6000家,如家是5000家。而同时,经济型酒店每间可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RevPAR)和平均出租率正在下降:第三季度,如家的RevPAR为157元,同比下降12元;锦江之星为164.01元,同比下降2.16元;7天为140.9元,同比下降3元。
但顶风扩张,是因为经济型酒店正在遭遇这些问题:
一线城市已经饱和。截至目前,7天、如家、华住酒店已经在多个一线城市实现“同城百店”。据盈蝶咨询统计,截至上半年,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南京、广州分别拥有经济型酒店数量为804、688、343、230、299、251家。这被视为“一线城市饱和说”的有力支撑。
同质化竞争。本来如家、汉庭、7天之间本来客户群、定价上都有区隔,但有人在细分市场上理直气壮地“抢蛋糕”了,毕竟能说明一些问题。11月27日,格林豪泰董事长徐曙光在微博上就格林豪泰与华住酒店内刊的“相似”,感慨“客人感觉经济型酒店同质化”。
被更细分的竞争者蚕食。饱和的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经济型酒店。而客房均价在90到150元之间——比四大品牌经济型酒店均价更低的布丁酒店却自称可以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里创造出新的需求。目前,布丁的会员数量已经接近600万。
而中、高端酒店房价的下降,也封杀了经济型酒店房价上升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经济型酒店的策略是转向三四线城市“跑马圈地”:7天在乌鲁木齐等地组织了多场加盟投资说明会,表示三线以下城市是它未来的主攻方向;华住表示,未来将会把50%的酒店开到三四线城市;如家目前已经覆盖250多个城市,其中三四线城市已经占到了50%。
但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不看好,认为这也有问题:“三四线城市三星级及以上酒店的房价也很低,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是有困难的。”
赵说,“由于经济型酒店的门槛很低,所以扩大规模是确立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规模大了也好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但整个行业其实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你不扩张就要被别人超过,谁都不敢放松,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恶性竞争,到最后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