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 传统旅企经历转型阵痛
廖伟认为,因薪酬待遇不理想导致人才流动性大,是因为行业目前还处于薄利时代。“企业规模化和高端企业品牌化的运作,才是市场规范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面对在线旅游电商平台带来的冲击,多数传统旅游企业已意识到必须靠转型来应对。在这个“阵痛期”,整个旅游行业都存在“人才紧缺”的现象。
廖伟认为,旅游行业很特殊,它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标准化”的,比如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进店消费投诉、酒店质量和餐饭投诉等,这是在消费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除了市场规范来规避,也需要旅游企业复合型人才来处理解决。“这也是部分在线旅游企业的 短板 ,他们也在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在线旅游企业携程、艺龙就出现过抢夺某旅游职校在线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现象。而携程公关部人士近日告诉商报记者,在酒店、机票等标准化产品之外,公司的确面临专业旅游电商人才在其他产品类型上的研发、维护等需求。
廖伟分析,复合型人才的“争夺”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在线旅游企业从侧面“鞭策”了传统旅行社转型,一些小的、散的、缺乏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淘汰。
出路 加大“人才定制”力度
那么,在“招工难”出现后,我市旅游企业有哪些应对之策?
武隆喀斯特集团公司副总黄道生向商报记者透露,已考虑和武隆当地某职业学校开展“定向培养”的活动,由企业来设计课程,学校从招生开课起,就基本上完全按照企业所需来培养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训,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保障,每年大概能消化完一个班的就业。”
廖伟认为,未来对于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无限大,条件也将更苛刻。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学习“定制旅游”的模式。
事实上,我市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帮助旅游企业扩大人才储备。据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市旅游人才仅有5.74万人,随着近年来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市旅游人才总量达到12.7万人,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21%,平均每年增加1.39万人。
目前市旅游局已完成了《重庆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此前还与重庆大学协商来合作实施本土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并通过设立“重庆旅游紧缺人才发展资助资金”,组建重庆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开辟重庆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广阔天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