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产业链
王南告诉记者,汽车贴膜市场比较乱,越是乱,越是有利可图。真的贴膜的高利润生意滋生了假膜工厂和假膜销售。
东方汽配城一家汽车装潢店的老板给记者这样算了一笔账:一卷贴膜30米,贴前挡少的可贴10~12辆车,多的可贴15辆车,而一卷贴膜可贴侧挡30辆车。而一卷真膜成本1万元,假膜只要500~600元,有的更差的膜可能只需要200元左右。若按一卷3M膜可贴15辆车、每辆车贴膜销售价格为1200元计算,那么一卷假膜的利润可达1.75万元左右。与成本相比,假膜暴利超300倍。
暴利也驱使许多小工厂制造虚假知名品牌。记者在上述汽配城调查发现,不少汽车用品店门口都贴着“贴隔热防爆膜”的广告,有些品牌之前都没有听说过,但包装上还是印上“国际知名品牌”的字样。
业内人士爆料,一个汽车贴膜品牌如此诞生:先是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等国家注册一个虚壳公司,然后再在网上伪造一个网站,在中国遍地的小工厂里低价收购产品,拿着样品去鉴定机构花钱买些检测报告, 然后取个品牌名称,或者在媒体上做做虚假广告。
汽车贴膜品牌的虚假广告比较普遍。 今年央视“3·15”曝光的节目中,号称源自“以色列军工技术”的酷思迪、圣罗就被点名。圣罗和酷思迪官网资料显示,此两品牌制造商为以色列列哈尼塔涂布有限公司,为全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销,并声称有一汽-大众委托的鉴定证书,但是一汽-大众方面否认了委托鉴定。
贴膜市场的混乱也与行业内缺乏统一管理有一定关系。当前,汽车贴膜的产品品质、质量由两个标准进行约束,分别是中国标准化协会GA5141~2007《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44~2007《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国家标准,这些都属于行业标准,列入推荐性标准范畴,不具有强制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