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经济之间有一组潜在的逻辑关系。没有水,就没有电。
而缺水已经是中国不能够逃避的话题——中国有世界20%的人口,但淡水供应量只占世界的7%,是全世界最缺水的经济体。
2012年至今,包括汇丰银行、毕马威、绿色和平、中国科学院地科所等在内的各大机构发布了不下10份有关中国缺水的报告。
中国国家领导人一早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2013年的初始,中国就已陆续出台了不下3项有关新的水资源管理的文件,其中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关于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煤电基地已经“蚕食”着中国水资源,而这样的现状并没有随着政府的意识以及制定的措施而得到缓解,甚至在未来还可能加剧中国水资源的紧张。
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又发布了一项最新关于水资源与发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并称五大集团面临着发电缺水的危机。
“如果中国缺水现状得不到缓解,中国的经济将受到打击。”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水处理分析师苏高对本报记者表示。
2009年世界银行就曾发布报告称水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已约占中国GDP的2.3%。
耗水的五大发电集团
打开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其他13个国际知名组织共同绘制的关于全球水的一个动态的查询地图,不论选择缺水一栏还是水质量一栏,中国北方区域在地图上始终都显示着朱红色,而朱红色也就意味着“极其缺”或是“极其污染”。
为何是北方区域?
在中国这个拥有全球第二大电力系统的国度里,五大发电集团其中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以及中电投拥有并运营着产能逾500吉瓦的热电厂,其中大多数为燃煤发电厂。而它们就集中在中度至严重缺水的地区,特别是干旱的北方工业区。
而且事实是,数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区集中在东部和北部的格局导致电力需求与淡水资源的分布形成严重反差。
中国北部拥有全国60%的火电产能,但只有20%的淡水资源。
“而煤炭开采和燃煤发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苏高表示。
据了解,仅在2010年,东部和北部总共开采了980亿立方米的淡水,约占全国淡水总开采量的 15%。
虽然现状已不容乐观,但是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与《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西北部仍然有大量的煤炭基地需要建立。
2012年,由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研究室主任宋献方研究的关于水与煤的报告就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规划的16个大型煤电基地,到2015年,这些大型煤电基地上下游产业链需水量总计约99.75亿立方米。
但是实际上,一个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煤炭开采产业、火力发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等实际耗水量只会更高。
路径恐无法依赖
2013年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中国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的政策开始实施,到2030年中国全年用水总量要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这无不让耗水行业感到压力。
苏高向本报记者罗列出耗水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发电、纺织业以及电子工业等,“不过我们的关注重心还是在能源与发电上,所用量的比重占到了整个淡水的15%。”
而且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特别是北方已经严重缺水,“发电行业面临着缺水的巨大挑战。”苏高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