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久违了的“量身定做”的穿衣习惯似乎正在复苏
● 关于高端定制的标准问题国内市场仍没有共识
“先生们,你们好像把概念搞错了。”在2013年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男装高级定制发展论坛”上,当操着山东口音、温州口音的各地服装老板高谈阔论中国男装高级定制时,来自萨维尔街、有着“英国第一绅士”之称的高级定制店诺顿父子(Norton&sons)的老板Patrick Grant站起来高声指出:“2006年,萨维尔街高级裁缝协会正式发布了一套全定制的标准,其中对全定制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全定制是指每一件衣服都要依据客人的要求,进行手工裁剪、手工缝制,同时要求裁缝要有20年的从业经历才有资质做高级定制……”
这样刺耳的声音注定微弱,因为游戏规则正在被东方人重新诠释。随着“第一夫人”出行的着装成为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例外”和“无用”两个品牌迅速在网络上成为热搜词。你会发现,中国高端定制正在汇集一种新的力量,令世人侧目。虽然按照西方同行的观点,“中国定制”还不是真正的“定制”。
据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周一奇介绍,虽然之前中国服装也有定制,但分水岭始于2009年,男装在西装盛行之后开始分流,一类企业开始做商务休闲和时尚休闲,另一类向高级定制发展。其中一部分企业以承接海外定制为主,另有一部分专注国内市场,以开发VIP客户为主。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服装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也是高端定制崛起的原因。“(企业)都在不断地开店、扩张市场,原材料上升、人工成本增加等要素使得价格上涨,加上网购新渠道的出现,对现有的品牌冲击很大。以依赖经销商卖货的服装店来说,一旦卖不出去就出现库存。而高级定制面对需求更为精细化的客户,不会出现库存压力。综合这些情况能够判断,高级定制是未来的趋势。”周一奇说。
雅戈尔自2001年开始涉足定制业务,在杭州开了第一家量体定制的门店。2009年成立高端品牌MAYOR,意为“市长服饰”,定位行政公务人员的量身定制,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国开了近十家品牌专卖店。同时,温州的标杆企业庄吉、大杨创世、乔治白、雅派朗迪、雷迪波尔等都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涉足高级定制业务。
总部位于北京的雅派朗迪从2009年开始做量身定制。在今年的服装博览会上也特别做了高级定制的展位,这些服装企业大多服务于金融行业、国企的职业装定制Cye.com.cn。
但分析人士指出,“高级定制”非常考验服装企业的实力,要求其调研能力、设计水平、科技含量及生产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都要精益求精,这需要企业在产业链、技术装备以及人才团队配备上做到顶级。
因此,大部分公司都在研究定制的系统和平台,当系统完备的时候,会有一个迅速的崛起。但问题在于,对高级定制的理解在目前的市场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主做海外客户的红领来自青岛,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尝试男装高端定制服务。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认为,“国内大部分‘高级定制’都停留在炒概念阶段。”张代理说,应该像英国萨维尔街那样制定中国男装高级定制的标准。
按照萨维尔街的标准,最高规格的定制为全定制(Bespoke),是从头到脚的量身定做,确保每一位客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版型,不管是三件套(上衣、西裤、衬衫)或者四件套(上衣、西裤、衬衫、大衣或马甲),甚至包括皮鞋。然而,老派的全定制和漫长的制衣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穿衣需求,目前大部分的定制是半定制,即在量体裁衣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的元素,比如对面料的选择,对驳头的选择,对毛衬工艺的选择,以及对纽扣、胸袋、刺绣等的要求。
“我认为中国的高级定制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对高级定制、半定制给出一个清晰的概念,并制定标准,这样消费者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件衣服,他能得到哪些服务。”Patrick Grant表示。“英国在全定制领域有200年的历史,对中国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制定标准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需要这样一个标准。”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少裁缝传统,问题在于,这种传统如何在服装业工业化浪潮之后回归。与过去的裁缝时代不同的是,高级定制是为一个人设计出符合这个人个性和气质的服装,这其中包含诸多创意;不同于成衣的是,高级定制里90%的工作都是需要手工完成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