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迷途
谈到流动资产“不抵”流动负债,盛志诚说:“动辄30亿到40亿元,拿什么来补?”除非行业再次迎来盈利爆发期。
但在投资红利渐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等问题影响下,钢企的日子愈加艰难。“今年一季度,国内钢企盈利虽然有所改善,但二季度整体仍存在困难。”前述钢企人士说。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截至5月17日,国内十大重点城市建筑钢材除个别市场小涨外,大部分城市市场价格均以下跌为主。
这一景况实际早已存在。其中,螺纹钢价格已跌到了三年半来的新低,热卷虽然相对好一些,但跟年初高点相比也跌了700多元(吨价),跌幅达16%。
订单滑落及需求持续不振,已迫使钢企不得不下调产品出厂价格。就在昨天,国内最大民营钢企沙钢对其产品价格继续作出下调,而此前,被认为是国内板材行业风向标的三大钢厂(宝钢、武钢和鞍钢)均已对其6月份价格做出了下调。
“之前的改善,更大程度是由于原料价格的走低,但企业存货高增的这种盈利,很多都是账面上的。”盛志诚认为,因为成品钢材价格一直在下跌,结构供应过剩格局不改,如果需求继续疲弱,行业日子会更难过。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查,去年我国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4个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其中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5.8%。
此前本报报道,一些钢厂原本以为政府还会通过类似2008年时的4万亿投资来救市,对政策预期的误判让一些企业业绩再度承压。这也能部分解释大多数钢厂此前依然开足马力生产的原因。
一家中型钢厂人士曾表示,相比停产之后员工工资、银行利息方面的净流出,坚持生产可能比停产亏得还要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