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对乳业的反垄断调查,正在从奶粉业逐渐延伸至产业链上游的包装行业。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告称,其已对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予以立案,并正组织20多个省市工商机关进行相关调查。
在国内乳品行业,尤其是在常温奶市场,利乐包装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除领先的技术、工艺能力外,也缘自在国内发展初期,利乐针对国内有潜力乳企设计的“巧妙”的商业模式,让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未来,与其紧密捆绑在了一起。如今,利乐在中国市场所遭遇的垄断质疑,也多是来自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
利乐此番遭遇反垄断调查,可能受益的除包装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外,也有一些扛不住业绩下滑以及成本高企双重压力的中小乳企。这场调查,很可能将利乐重新拉回与这些中小乳企的谈判桌上。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这次调查的重心应是利乐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通过竞争地位对对手进行打压等行为。
“我们确实在应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向其提供在华经营信息,并积极配合其对利乐的反垄断调查。”7月10日,利乐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牟晓燕表示,由于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中,其不方便就调查的具体内容作更多披露。
国家工商总局公告称,近几年多次接到针对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举报,反映利乐公司利用其在液态食品包装设备和维修等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搭售包装材料、实施差别待遇等。
利乐全球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最大的液态食品包装系统供应商之一。自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其一直从事液态食品无菌包装材料、灌装机销售、零配件供应及技术服务等经营业务。国内消费者所常见的一些乳品及果汁饮品外包装上,常见利乐公司的标志。
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锋表示,利乐在中国的生意,多数集中在乳品行业上。在常温奶包装领域,更是当仁不让的老大。10年前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即显示,其占据常温奶包装95%的市场份额,如今随着竞争加剧,这一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也至少保持着75%以上的占有率。
多年来针对利乐在中国市场是否存在垄断现象及行为的质疑声一直未曾间断过。《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2004年前后,《反垄断法》出台之前,国家工商总局就曾委托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做了一份《警惕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竞争行为》的专题调研报告,该报告就是以利乐为案例的。
“此番接受反垄断调查,利乐产品的市场地位及份额,最后肯定会被写到工商总局的调查报告中,我们也已提交相应的经营数据。”利乐中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但据记者采访获悉,利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是此番调查的重点。有包装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进行反垄断调查,一般可分三个部门去执行。一是发改委牵头的针对价格垄断、联合定价等问题的调查,如之前发改委五粮液和茅台的相关垄断行为,开出过逾亿元的罚单。二是国家商务部领导的反垄断调查多集中在制造业,多为针对企业的兼并重组等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之前SEB对苏泊尔的收购,就是由商务部启动反垄断审查程序的。
“这次国家工商总局主导的利乐调查,调查的重心应是其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通过竞争地位对对手进行打压等行为。”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