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奶业发展出现困难,一些地方出现了奶农倒奶、卖牛的现象。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咋样?鲜奶还有没有企业收购?奶业发展困境咋解?本报记者走进河北省乳业重点县、国家乳业集聚区行唐县一探究竟。
农民的奶都卖掉了吗?
“过去乳企从不限收购,现在乳企收购标准严苛,控制收购量”
作为奶业大县,行唐的鲜奶收购情况咋样?
行唐县畜牧局奶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盖连义提供了一组数据,行唐县共有108个奶牛养殖小区,每天的产奶量大概在500吨左右;县城6家乳品企业的收购量维持在440吨左右。“算下来,没被收购的鲜奶平均到小区里的各个奶农身上,数量很少。”盖连义说。
这与记者拿到的一份《关于行唐县乳业发展的情况报告》相符,报告上说,经核实,极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内部分奶农的少量鲜奶被倒掉,属于个案,绝大多数小区奶农的鲜奶还是能正常交售到乳品企业的。
玉亭乡官庄村官庄奶牛养殖大户李建民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每天生产的鲜奶在4.5吨左右,企业基本全部收购。”
在安香乡东安香村,希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卢文学也表示,自己所在的奶牛小区没受影响,每天产的鲜奶基本可以被企业收购。但他听说那些管理上比较落后、规模比较小的小区可能存在鲜奶因质量问题“退奶”的情况。
尽管如此,记者了解到,当地鲜奶市场进入“奶剩”时代已经成为事实。“在奶荒的时候,企业不限收,有多少收多少,甚至还抢收。现在企业不断提高收购标准,就是为了控制收购量。”卢文学说,以前只要达到国标,乳业就会收购,但是现在的标准不断提高。“比如感官一项,有的企业会以气味欠佳为由拒收。”卢文学说。
李建民也有类似的体会:“现在企业在收购生鲜乳时,对体细胞的要求是不能高于30万/毫升,这个标准可以说是很严苛的。”
据了解,行唐县的六家乳企之一的明旺乳业已有几个月产品大量积压,只能采取限产措施,定量收购奶源以降低损失。
为什么乳企不好好收奶?
国外市场冲击严重,奶业市场不景气
为什么乳企不好好收奶了?行唐的基层干部、养牛大户、奶牛小区业主以及奶农们的说法一致:“都是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暴跌,大大冲击了国内的奶业市场。”
“生鲜乳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涨价,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1、2月份,价格冲到了每公斤4元左右。随后开始回落,目前乳品企业的收购价在每公斤3.6元。这降的几毛钱可都是老百姓的纯收益。”卢文学说。
入驻在希望奶牛小区的奶农张卫国对市场的波动也有切身的体会。张卫国已经从事奶牛养殖十几年,他入驻希望奶牛养殖小区也有将近10年。最初张卫国只有七八头奶牛,“挣一点,投入一点。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这个规模。”张卫国说,他现在的奶牛存栏量是50头,大约有20头左右产奶,每天的产奶量维持在500公斤左右。
张卫国告诉记者:“2013年底和2014年初价格好的时候,还是能赚钱的。但是2014年中旬,生鲜奶价开始下滑,有时每个月下滑三四角。”
“生鲜乳价格下跌又遇上了饲料成本上涨。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张卫国算了一笔账,饲养成年奶牛的饲料主要是青贮玉米,去年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青贮玉米的价格也直线攀升。现在奶牛饲料(青贮玉米、苜蓿等)的成本接近1.5元/斤,而一头正常产奶的奶牛每天需要60—70斤的饲料,不计人工成本的话,每头奶牛的饲养成本在100元左右。“折算下来一头奶牛的产奶量必须维持在20公斤以上才能收支平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