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持续大幅增长 电改关键仍在价格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夏季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而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这一数字还在2000万千瓦以上。发改委认为,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今年用电量预计增长1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对于长三角电力市场来说,2006年或将成为一个拐点。在连续5年经历电荒局面后,电力投资的持续大幅增长终于给长三角供电形势带来了转机。
高峰时段依旧缺电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夏季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而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这一数字还在2000万千瓦以上。发改委认为,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今年用电量预计增长1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今年全国电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不过缺电程度和缺电范围将大大降低。
华东电网一直以来都是电荒凸显的区域。以上海为例,作为华东地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去年夏季上海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达到1668万千瓦,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9.9%。
据了解,2005年华东电网的电力缺口总计超过1000万千瓦。但中国电联统计信息部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华东电网地区预计全网夏季高峰负荷缺口仅为400万千瓦。报告同时显示,夏季最大缺口将出现在第三季度,表现为高峰时段缺电。
电力投资持续增长
其实,早在2004年就有专家预测,至2006年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将渐渐趋向缓和。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加强了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控,今年全国对电力的需求已经放缓,而且电力建设具有一定周期性,因此全国电力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50841万千瓦,同比增长14.9%。中国电联统计信息部的分析报告也显示,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6602万千瓦,新增装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南方等电力供需比较紧张的地区。
仅江苏省2005年就增加装机1400万千瓦左右,而目前华东区域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发电装机增长率高达26.9%,大大高于14.3%的全国水平。这些因素都使得华东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得到极大缓解。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同时指出,国家的电力建设总体应该维持在略有富余的状态。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此前也曾表示,“不能完全根据国民经济的起伏来规划电力发展。因为国民经济受各种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的偏紧偏松是正常的,配合好是很困难的,既不能大面积缺电,也不能发电小时数降低太多,要保证稳定、超前,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发展。”
中国电联统计信息部的分析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报告指出,近两年全国新增装机还将保持每年7000万千瓦的增速。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可能超过7.5亿千瓦。
此外,据江苏的媒体报道,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也有望于4月初并网发电,按照规划,届时田湾核电站的电将并入华东电网统一调度使用。预计今年江苏省仍将投资152亿元建设坚强电网,以进一步缓解电荒。
继续攻坚电价改革
对于华东电力市场,过去的三年非同寻常。一方面,作为中国电力市场试验点的华东电力市场以自身发展证明了惟有改革才是电力工业的出路;另一方面,电价改革的话题自改革至今依然激荡电力市场,昭示着电力体制改革仍需深化。
日前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推进电价改革,现行的电价机制仍不尽合理,科学的电价体系没有建立,电价结构也不尽合理,电价改革才是保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此前也曾说过:“现行的电力价格存在非经济因素,对于节电不利,例如,现在成本高的民用电价格反而最低,商业用电的电价又太高。”
中国电联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中电联要大力推动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价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建立电煤价格、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的机制,建立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激励机制,建立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机制,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和供求关系的销售电价机制,充分发挥电价机制引导电力供需、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无疑,电力即将达到供需平衡的大背景正是进行电价改革的良机。
《国际金融报》 (2006年03月24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