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首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将于今年秋季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期间将召开万商西进大会,开展“万商西进”系列专题活动。这是商务部等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外资和东部地区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网络向中部梯度转移和延伸的重要举措。
“万商西进”是中部的期待。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种种原因,中部地区逐渐沦为全国的“经济凹地”。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距由1990年的1:1.7扩大到2005年的1:2.5。有专家预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很可能出现“东部大冒尖、西部小冒尖、中部成塌陷”的格局。中部若塌陷,东西必失衡,中部若梗阻,东西必割裂。可以形象地说,中部是中国的“腰”,腰杆子必须挺直,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
“万商西进”也是东部的需要。在东部经济不断发展,各方面优势不断积聚和显现的同时,经济增长与资源、市场、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如近年来,广东省在资源、环境、劳动力、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日趋明显。据2005年末统计,广东人口总数为9194万人,已达到了可承载人口总量的85%,而且水资源与人口的分布极不协调,目前省里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10个城市水资源紧张。东部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为劳动力价格上升、地价上涨及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亟需向外转移,而临近东部省市的中部各省恰巧能得地利之便。
中部具有吸纳的条件。中部六省地处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资源价格较低。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近年来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截至2005年底,已建成公路65.9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12978公里。在劳动力方面则更显优势,总人口3.6亿,其中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事实上,产业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已经开始。
中部崛起声声急,“万商西进”春潮涌。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中部的“自动”,东部的“拉动”,更要有国家的“启动”。对政府而言,要导好向,搭好台,改善物流设施和投资环境。首届中博会的举办,就是为东部与中部企业对接合作搭建的一个好平台。今后,有关部门要打造更多这样的平台,为中部对外开放构筑更多更好的通道。对企业而言,要选好点,唱好戏,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红利”。从东部来说,要有宽阔视野,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获得更大发展。从中部来说,要统筹规划,打造迎接产业转移的“洼地”,为外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部崛起必将展现出美好的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