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效益深圳跃出“地平线”


cye.com.cn 时间:2006-12-26 10:19:21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林若飞 陈晓薇 我来说两句

  “效益深圳”跃出“地平线” 

    对深圳来说,2006年的罗湖区,有着特殊的象征和标本意义。

    罗湖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起步之地,也是曾经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发源之地。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深圳城市格局的展开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曾经一度辉煌的罗湖区却在千百个心不甘、情不愿中迅速褪去光环:营商成本日益推高,加工企业大量外迁,连续几年税收下降……

    经过近10年的艰辛努力和痛苦转型,罗湖经济今年终于老树开出了新花,初步完成了发展模式从“速度神话”到“效益奇迹”的转轨:一般工业加工企业外迁了,但以金融业、现代商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黄金珠宝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以软件、动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等等符合科学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崛起壮大,并且大放异彩。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的GDP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税收全面回升,而各项能耗指标则因结构调整大幅下降……

    罗湖的成功,只是深圳的一个缩影。2006年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科学演绎“舍与得”、“好与快”、“升与降”的发展辩证法,“效益深圳”犹如一轮新日,正在跃出“地平线”。

“舍”与“得”的抉择:告别“唯GDP论”而以“效益指标”论英雄

    “速度模式”是深圳人对全国改革开放事业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同样是深圳人,如今又以科学的理性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增长的极限”到来之前,主动质疑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不可持续性后果——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并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果断作出历史性的抉择:从“速度深圳”转向“效益深圳”。

    对于在速度中长跑多年的深圳来说,从“速度”向“效益”的跨越尤其需要胆识和魄力,因为这是一种未“得”先“失”的选择。不再追求高速度,深圳还有说服力吗?敢于从速度竞赛中急流勇“退”,市委书记李鸿忠一番话表现出深圳人的勇气和大气:不再攀比经济规模和总量,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要做到“三个舍得”——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敢于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承受外界的压力,承受暂时的误解。

    深圳之“舍”,在两年前就已初现端倪。2004年初,深圳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由2005年推迟至2010年。随后,又提出了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等“四个下降”和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等“三个提高”的新指标。今年,深圳的“舍”更有了科学的衡量标尺。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率先出台了国内首部《“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并以新指标考核各级干部政绩。严格的效益指标体系,让深圳不得不经受“舍”之阵痛:为保留发展空间,近两年来,深圳特区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基本不批;为了提高生态效益,深圳率先制定出生态保护的“高压线”,任何项目都不得透支未来;今年1~10月,环保审查否决投资项目达到800多宗,关闭污染企业233家;在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深圳却由“引”资向“选”资转变,因产业导向和环境评估每年又要将上千个项目拱手让出……

    今日之“舍”图的是明日之“得”。——去年以来,仅龙岗区引进的来料加工项目数和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了45.08%和23.09%,对不符合产业门槛的37个项目直接亮了“红灯”;宝安区今年前10个月就淘汰落后企业1200多家。但两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未受影响,效益和速度都要好于往年。

    ——今年1至10月,全市工业企业批准增资项目580个,较去年同期减少56个,但合同外资金额却增加2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占全市合同外资的比重达53.8%。其中,投资总额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有69个。

    根据今年8月首次发布的“效益深圳”统计指标,尽管上半年深圳GDP增速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耗、单位土地产出率、科技贡献率等多项反映“科学发展”的指标都明显优于全国和广东省。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已经低于GDP增速,表明深圳已基本走出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好”与“快”的统一:要“有速度的效益”更要“有效益的速度”市委书记李鸿忠去年在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突出强调提高质量效益。市长许宗衡在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时一再强调,推进“效益深圳”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实现“有速度的效益”和“有效益的速度”的有机结合,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又好又快”的科学效益理念,在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中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今年,深圳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及其20个配套文件、《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2008)》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相继出台实施,清晰描绘了实施两大战略的“路线图”;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设立创新人才奖,吸引和支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深圳创业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相关配套文件,对日益成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主体的民营经济更是放胆支持、全力服务;第八届高交会首次设立“个人技术创新展”,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民间自主创新……实施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政府、企业、民间各层面蓬勃迸发,高高挺起了“效益深圳”的脊梁:——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1~3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的比重达到58.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3.23%,远远高于国内1.44%的平均水平;

    ——1~10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1072件,占申请总量的48.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06件,继续蝉联全国第一;——全市自主品牌已达5万多个,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循环经济的“正效应”开始浮出水面,仅罗湖的32家星级酒店就先后投入2506.6万元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已实现降低成本1717.9万元……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效益上下了“狠”功夫,腾出有限的发展空间保证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又好又快”的高产田。深圳的经济产业筋骨,在“精品经济”的战略选择和“腾笼换鸟”的举措中,打造得愈加强健: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四大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1至9月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9.4%、9.1%、6.0%、6.7%;意法半导体龙岗封装测试线、方正微电子锗硅芯片等一批产业高端项目的落户,使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第三产业战略地位跃升,服务业开始占据更为显眼的发展高地;产业适度重型化初见成效,上半年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工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两成。面对深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所带来的变化,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好”与“快”在“效益深圳”的平台上正在实现完美的统一,深圳经济逐步呈现出“有速度的效益”和“有效益的速度”的新特点。“升”和“降”的变化:“改革开放排头兵”再树“科学发展新坐标”如果说建设“效益深圳”是深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赶考”,那么从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来看,深圳交出的这份答卷无疑是鼓舞人心也是充满自信的。经初步核算,今年1~10月,深圳GDP同比增长14.5%,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特别是金融业增幅近10年来首次超GDP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低于全国平均增幅18.4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为2.08亿元,同比增长14.3%,但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590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0112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为31.98立方米,同比下降3.52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10。更进一步的统计表明,今年前三个季度,“效益深圳”综合指数为110.3%,比上年同期上升5.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主要表现是土地、能耗、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增长对水污染程度逐步下降,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以及发展效益的提升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升降之间,体现出“效益深圳”的魅力:深圳已逐步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的新路子,经济发展呈现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显著特征。

    升降之间,彰显建设“效益深圳”的智慧:对发展的投入从以往重视“硬投入”逐步转向更加重视科技、教育、人才等“软投入”,从而使深圳保持了旺盛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投资更多地转向低投入、高效益的高端服务业,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投资效率。升降之间,也显出“效益深圳”的人文关怀: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在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中稳步增加,前三个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升和降的背后,表明深圳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方面都比去年同期稳步提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效益深圳”的价值在于把科学发展观变成具体的“坐标”,用以度量“人”的生存质量和未来发展。这个“坐标”以“人”为核心,把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刻度”,并以此来指导、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从“速度深圳”转向“效益深圳”,深圳在这个方向性选择中诠释着对发展目的的本质回归。“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6年,必将成为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这个起点的里程碑上书写着四个大字:效益深圳。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