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新政得民心 北京求解交通困局 2007年1月3日,小李在北京白石桥南的交通卡办理点,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办下了一张“交通一卡通”。
“刷卡只要4毛,花钱买票要一块,还是办卡划算。”小李说。
从1月1日起,北京447条线路公交车刷卡乘车成人打4折、学生打2折,包括空调车在内公交线路的基础价均调为1元。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运输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这个通告。
这几天来,在办理交通IC卡的地点,往往都是排起了两条长队。一队办卡,一队充值。
“刷卡乘车方便便宜,这点道理谁不懂?”白石桥南交通卡办理点的工作人员李女士说,来办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车票打折,是北京公交新政内容之一。“把更多市民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此举意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堵城”北京
首都,北京。它还有一个别名——“首堵”。虽然,现任市长王岐山不喜欢这个别称,但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对北京的交通拥堵却深有体会。就算不是“首堵”,北京也是有名的“堵城”。
“一定得选最难乘的公交车,做就得做最优秀的乘客,乘最挤的公交车……您说乘这样的车会挤成什么模样?(我琢磨着跟压缩饼干差不多了吧)压缩饼干?那是开始,至少要挤成相片才行……”电影《大腕》的经典台词被改编为挤公交车的内容,成为了网络的笑料及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公交车挤,车少是一方面原因,车少而又走得慢——上车的人在不断增多,拥挤那是自然。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7万辆,其中私家车占200万辆,在上下班时段,北京的几大主干道似乎并没有畅通无阻过。
据统计,北京城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约50%,市区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
当然,堵车的问题也曾解决过。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人们惊奇地发现,拥堵的北京不见了。
“我们没有限制任何私家车,没有要求市民放假。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很多市民主动放弃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公交出行率达到了40%,峰会期间北京道路畅通。”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小明说,这是北京市交通成功的应急案例,也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共同努力缓解交通问题的成功典范。
然而,非洲友人走了,交通拥堵又来了。
“非洲朋友,别走!”这个因中非合作论坛流行起来的句子,如今并没有从北京民众的口头消失。
市长取经
不承认北京为“首堵”的市长王岐山,似乎也为北京的交通问题感到焦灼。
2006年11月13日,原本是来出席两天后开幕的第十届京港合作洽谈会的王岐山,为的是考察香港的交通。
在这两天里,王岐山与其多名同僚参观了香港多个地方,了解了香港解决交通问题的相关情况。“要实实在在学习先进有效的交通管理运作经验。”王坦言。
在京港合作洽谈会上致开幕词时,王岐山专门谈了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我特别要讲的是,煴本┦姓府犠罱就要出台今年缓解交通的重大措施,因为说一千道一万,这么大的都会城市要害还在于公交。”王岐山说,北京拟用于解决交通问题的“三大招”是:降低公交票价、提高公交车利用效率、公交公司香港上市。 针对北京空调巴士线路乘客稀少,而非空调普巴则挤满了人的状况。王岐山提到,“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煹囊求牎1本┙加大对公交系统的财政补贴,把票价压下来。”
除了在票价上作文章,调整混乱的公交线路、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也是考虑的范围。王岐山批评,北京的公交线路安排不当,几乎所有的公交线路都要走长安街。
在离开香港前,王岐山提出解决北京交通的十六字方针:公交主导、线路调整、体系改革、管理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