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除夕放假媒体增至14家 20万网友齐声赞成 “虽然国务院下发的《通知》规定除夕不放假,但对于绝大部分民众,规定如同一纸空文。”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伍长康说,日前国务院《关于200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下发了,从这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通知》内容看,春节的放假时间,仍然是正月初一至初七,和往年一样,除夕不放假。“年年除夕都不在假期内,却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在单位上班,这些都已经成了习惯。”伍长康说,节假日的安排,需要由国务院发《通知》,这应该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然而,民众任凭《通知》年年这样去规定,却丝毫不影响大家年年不按《通知》去执行。 “有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国家规定节假日上班应该拿3倍工资,而除夕值班坚守岗位者,按照现有的规定,却不能享受节假日加班的工资待遇。”伍教授说,因为关于“除夕上班者是否工资加倍”的问题,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对此有所限定。
王建军:修改法定节假日 有前例
四川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告诉记者,根据1994年7月通过、并在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3类。一般意义的法定节假日指元旦、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春节,全年共10天。“这是全国民众集体放假的日子,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从大年初一至初三;五一和十一均为3天假期。 ”伍长康说,除此之外,公民还享受公休假日以及年休假。工休假日指职工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带薪的年休假则一般由单位自行安排。
“《劳动法》依据《宪法》来立法,同时从包括国情、经济、国民习惯等因素的全局考虑。”王建军说。将除夕定为法定节假日就必须对现行法律有所修改,有先例吗?“当然有!法律也会根据国情的合理性、国民的传统进行调整。”王建军介绍,此种改变在《劳动法》范围已有先例。比如,《劳动法》颁发时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个小时”,这样计算,每人每周有1天半的休息日。然而,同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对工时制度作了修改,规定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因此,从1995年5月1日起,我国普遍实行每周工作5日、每日工作8小时的工时制度。
“其实,从中国国民的民俗和传统来看,除夕放假比‘五一’、‘十一’更有必要。”王建军建议,可以设立一个“春节黄金周”,在现有的放假基础上,前后都再各延长2-4天。“我相信,这个‘黄金周’对经济及旅游的拉动,决不逊于‘五一’、‘十一’。”王建军说,法律会根据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因此她相信,将除夕定为法定节假日并非“一厢情愿”,“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除夕成为法定假期的提议肯定能得以实现。”
旅美律师:西方“除夕”肯定放假
“在西方,与除夕意义相等的平安夜是肯定要放假的!”在美国、加拿大学习并工作的川达律师事务所吴律师说,美国法定节假日共7天。除了新年和我国一样外,他们在总统节、独立日、劳工节等节日也会放假。其中,西方人最看重的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则毫无悬念地要放假。“平安夜对于西方国家的人而言,就像除夕对于我们中国人。这一天,是肯定要和亲友们一起过的,肯定要放假!”吴律师说。(记者 董馨 实习生 贺兮 廖钰媛)
14家媒体共同关注
20余万读者放言 除夕比初一还重要
昨日,本报《11城联动 呼吁除夕放假》报道再次迎来舆论高潮,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致电本报请求加盟,希望以众之力了却百姓心愿。截至昨晚7时,共有乌鲁木齐《新疆都市报》兰州《兰州晨报》昆明《云南信息报》温州《温州商报》等九家新增媒体正式加入联盟,共同呼吁:请将除夕列为法定假日!
与此同时,热情的读者几乎打爆本报热线,在网上,20多万网友参加了调查、留下了评论。新浪网调查表显示,98.72%的网友认为“应该放假”!
阵容强大14家媒体加盟
“喂,请问华西都市报吗?你们有关除夕放假的报道很有意义,我们参加好吗?”昨日上午开始,《兰州晨报》《生活新报》等媒体纷纷拨打电话,表示对此次报道的极大兴趣。有的说要做专题,有的说要互动,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希望通过各大媒体的努力,了百姓心愿。中午12时,新加入的媒体已有四家。截至晚上7时,共有九家媒体加入联盟。各种数据和稿件不断地涌向本报信息中心汇总,同时,本报也将有关信息传递给联盟媒体。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朋友还要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本报。北京一家专门做网上通讯系统的公司特地打来电话说,本报除夕的报道做的非常好,他们要赠送一个网络交流系统给本报。
网上调查 20万网友齐发声
昨日,新浪网将与本报联合呼吁除夕放假的新闻放在了显眼的位置。除了让网友发言外,网站还就本报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昨日晚上8点15分,有21837名网友接受了调查。其中21567名网友认为除夕应该放假,87人认为不该放假,其余187人认为无所谓。此外。针对问题“如果政府决定调整春节假期,您认为以下哪种方式更合理?”这个问题, 15297名网友认为除初一和初七外,另加除夕,共八天假期;3475人认为应该将初六初七的假期都挪到前面,即从年二十九到初五。 2730认为将初七的假期挪到前面,即从除夕到初六。
此外,有500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除夕是否放假,网友们的态度仍然呈一边倒,有网友说,虽然今年的除夕无望了,但是他们企盼明年除夕能放假。
读者关心 本报热线继续火
昨日早晨8时开始,本报热线热线美眉和热线QQ小企鹅100670008就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接待了难以计数的热情读者。QQ号为3550579xx的读者说,“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初夕夜为法定节假日!”他说,其实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初夕夜是最重要的,比初一还要重要,这一天没过好,就感觉整个年都没过好。
QQ6359879xx远在外地打工,一想到每年除夕不能回家,这位网友就特别难受:“这对于一个外地工作的人实在是太残忍啦,倒飞机倒汽车,千里迢迢,跨过半个中国才到家,呜呜……”小企鹅一边为客人擦去眼泪,一边祝愿客人梦想成真。QQ4913756xx可是噙着泪水来访的:“不管怎样,感谢华西都市报说出我多年的心声,太感人了”。
一位农民工朋友希望能在过年前两天就放假,方便回家团年。如果单位不放假,他们根本不敢请假,他都三年没有回去了,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也就牵挂了三年!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读者说,他在铁路上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过过除夕,他也希望能平平静静的过上好节日。
截至下午7时,共有近201名读者打进热线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网友声音
新浪网友 IP:58.100.174.: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建议取消现行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分配给清明、端午 、中秋、除夕四个中国传统节日,确定其为法定节日,并各放假1天。坚决支持!
手机用户 139****0993:我是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我们家是一大家子一块儿吃年夜饭的,三个家庭的主妇一起 在家煮,很温馨,除夕那天不放假的话对于准备年夜饭是有点不方便。
新浪网友 IP:222.181.52.: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在讲洋文化侵害了中国文化,洋节抢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风头 ,我们自己并没有注重发扬和挖掘她的潜在文化,还要等待何时才能将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
新浪网友 dalaoban2007:我是医生,过年初一到初七最少值班一天一夜,运气不好就是两天两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次赶上初二和初六 都是我值班,为了回家,我把初六的班串到初一(因为和人换初二的班别人都不同意)。后来干脆一狠心,大年三 十晚上的夜班也值了。所以一直从大年三十的中午值班到初三的早晨,为的就是能初四到初七回家过年。所以对我来说,过年除夕前应该放假几天,便于工作生活的安排。
新浪网友 dalaoban2007:除夕当然应该放假,因为年夜是最重要的,至于初六初七我认为倒可以取消休息,而五一是放一天假足矣。
新浪网友 IP:218.12.62.:我赞成除夕放假,老是有人叫“年味淡了,年轻人喜欢过西方节日了……”,自已都没有重视还说什么呢!是自已都没有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当回事,如果说我们都很重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还会没有“年味”吗?
网友 IP:221.224.9.在中国,除夕放假,既是民意,也是公理,无须论证!
网友 “长大了的奢望”:从不奢望用什么很好的物质去表达对家中长辈的尊敬,只求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当中,能有多几天的时间去重温儿时一起过年的气氛。(记者 舒张惠 朱丹)
锐评论
给传统文化一个归宿
□高永峰
除夕应该放假的呼声获得几乎一边倒的各方响应,在意料之中。全国近20家媒体对除夕放假的强力呼吁,是一次挟伦理、民俗、文化、人性诸力量于一身的无风险“示威”。除夕入假期的呼声久矣,为何仍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夕是对游子的一个回家邀约。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采取一些变通之策。此番呼吁正好给变通之策一个“名份”的机会。公众的热情往往有一哄而上的趋势,正如铁道部宣布春运不涨价引发公众对公路客运不涨价的期待一样,倘若除夕入选公假,不排除会引发一轮公假扩大化的民间呼吁热情。从某种程度来看,除夕只是一长串放假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骨牌。
除夕放假打的是亲情牌、传统文化牌,可借助建设和谐社会或春节文化忧思来发酵放大。同样可打此牌的还有端午节,甚至重阳节。传统节日公假化膨胀的担忧应该是阻遏除夕晋级公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金周概念的提出和长假的设立,让决策者见识了节日的强大经济杠杆作用。现在回头看,很难想象没有黄金周刺激,中国的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会是什么样。不过,节日设立所带来的文化导向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有意识地用公假来引导全社会文化取向。在国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后,迫切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发展的理性动力,以及重新确立文化层面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去年以来谈论较多的“大国国民心态”的培养莫不与此有关。
公假多一天少一天,我们的精神世界大不一样。除夕入选公假不应引起公假膨胀的焦虑。相比国外,我们的公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以公假的形式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个归宿,让公众多一个放弃平日烦恼,回归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精神之源的机会,应该是政府的一项使命。即使从以公假的形式增加公众假日福利考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
民意力量检验政府
□冬雪草
除夕放假的呼声在几年前就发起过,众多媒体都曾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与评论。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放假。作为民意直通车的媒体,联合发出“将除夕纳入春节假日”的呼吁,其实是代表民意发出呼吁。
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开始行动起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样是代表民意、反映民意。如今,民意在表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除传统的人民来信来访、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代言、传统媒体的桥梁作用等外,互联网上的民意互动与传播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些都给政府了解民意、收集民意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径,这也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看,民声、民意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好坏的“睛雨表”。
尊重民意、顺应民意、采纳民意是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要义。民意的力量一方面取决于民意在全民中的占有量,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对民意的尊重程度与采纳多少。当“希望把除夕列入春节假期”的提议在网上发布后,全国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支持:“除夕放一天假吧,让我们能安安心心回家吃一顿团年饭!”从中,不难看出民众对除夕放假的所表达出的民意力量。
除夕能否放假将是检验政府是否尊重和采纳民意的力量。这一民意是否得到尊重与采纳,关系到民意力量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除夕是否放假的原意。(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
名单(16)
华西都市报(成都)
信息时报(广州)
新闻晨报(上海)
重庆晨报(重庆)
新文化报(长春)
现代快报(南京)
华商报(西安)
都市快报(杭州)
潇湘晨报(长沙)
华商晨报(沈阳)
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
兰州晨报(兰州)
云南信息报(昆明)
温州商报(浙江)
河南商报(郑州)
新浪网(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