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合作着眼后奥运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卢彦在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商务部门不仅要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机遇,还要着眼于“后奥运”时期,不断强化合作主体的延伸、合作平台的延伸、合作领域的延伸及合作内涵的延伸,把区域商业合作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2008年,北京将主办第29届奥运会,天津和秦皇岛位列赛事举办城市之中。奥运会不仅会推动北京、天津和秦皇岛3市商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为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提供了加强合作的契机,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商业发展格局,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市场化水平。
据预测,第29届奥运会至少会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以上的正式参赛人员、20万以上的赛事相关人员和数百万旅游者集聚赛事举办城市。骤增的消费需求必将有力地推动赛事举办城市及周边城市零售、餐饮、住宿和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奥运效应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为都市圈吸引巨大的客流和消费需求。
形成商圈还需破题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商圈的13个城市,作为领头羊的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2500亿元以上,第二名的天津在1000亿到1500亿元的区间里,石家庄处在500亿到1000亿元的区间,其余10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在500亿元以下。北京、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和占到了都市圈总额的3/5。
《报告》认为,区域内统一市场尚未形成,整体优势未能发挥。各城市商业发展极不均衡,没有形成梯次过渡,出现较大的断层是京津冀都市圈商业发展水平区别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最为显著的特点。而且,北京、天津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优势仍在逐步加强对本市以外的商业资源的吸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来讲,商业发展的聚集效应仍大大强于扩散效应。随着京津两地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都市圈内的城市商业两极分化仍在逐渐加剧。
为此,《报告》提出,京津冀都市圈13个城市应在巩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遵循“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商业合作和交流,包括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区域商业的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建立市场应急保障互助机制、搭建联合招商引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