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的WiMax网络将于2008年初推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Sprint将为开发者提供开放标准API,从而允许互联网服务在多种支持WiMax的设备上运行,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事实上,从2005年起,西欧、北美率先在一些城市来由地方政府主导,直接或者间接向全市居民免费提供无线宽带服务。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打开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免费上网。
无线宽带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去年要建设无线宽带的城市在300个左右,而目前这一数量已经翻了一番。
新加坡欲在2015年前打造一个全岛无线宽频网,印度政府在几年之内也要在全国推进无线宽带覆盖。从“无线城市”到“无线国家”甚至“无线地球”,之间的跨越速度越来越快。
模式与挑战
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珀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新加坡以及我国台北等全球600多个城市都开始建设“无线城市”,城域网宽带服务的网络部署及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
IBM、思科等公司正推进的计划是投资8500万~1.5亿美元来建设一个足以将硅谷内37个城市都连接起来的WiFi网络。这个网络不只提供一般民众上网(可选择免费但有广告和订阅两种方式)以及公司使用,也将让警方和消防队等公众服务可以借由这个网络来进行紧急救援。240万人口将由此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
在硅谷的“无线城市”计划中,用户可以享受免费的、广告商赞助的无线上网服务,速度最高可达1Mbps,用户也可以选择每月支付19.95美元,速度更快且没有广告的上网服务。这显然将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应用热情。
台北市计划采用BOT(兴建、营运、移转)的模式,先期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许诺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到期后再由当地政府收回管理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