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解读嫦娥一号诞生之幕后


cye.com.cn 时间:2007-10-15 22:47:09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 我来说两句

  解读嫦娥一号计划诞生幕后

  日本的“月亮女神”已经上路,印度人准备“靠近”月球,美国计划重塑“阿波罗”的辉煌,俄罗斯、欧盟也在行动。在“探月热”全球涌动之时,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就要出发了!

  探访月球,已然成为当下人类最大的“时尚”!原因何在?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对太空有一种原始的迷恋;也有人说,我们需要以月球为跳板,飞向更加遥远的星空;更有人说,月球上有我们急需的宝贵矿藏。而科学家们称,奔月行动能全面提升一国科技水平;有政治家认为,这是一种竞赛——事关一国国际地位和军事、科技实力的比拼⋯⋯不管目的如何,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盟,都在放飞自己的“使者”。“嫦娥”奔月之路异常繁闹!

  中国的“嫦娥”不想与谁竞赛,她只想实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奔月梦,她是提升全球华人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催化剂,是中华民族智力与实力的展现。

  但“嫦娥”既然要与其他“飞天使者”同行,就注定要被世人关注、审视、比较⋯⋯

   “嫦娥一号”全解读

   本刊特约记者 余 东 本刊记者 肖 莹

  中国人向遥远星空进发的帷幕正在拉开!

  西昌卫星发射场里,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整装待发;发射现场门票的价格高达千元,但仍然供不应求……中华文明中的“嫦娥奔月”传说,就要变为现实。13亿中国人,在浓烈的气氛中期待着这一刻——这是他们历经了几千年的梦想!

   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奔月”

  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体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

  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将自己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这个中国人虽然未能如愿,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写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尝试。

  如今,他的后人不仅实现了他的梦想,还要将梦想延伸得更远、更远。

  “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让中国人坚信,月球不再遥不可及。

  2004年2月13日,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这些让全世界华人感到振奋的宏伟计划,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眼里,是中国人艰难起步、不懈努力的必然。

  “25年前,我的研究就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欧阳自远告诉本刊,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样品铸在一个有机玻璃盒内,从外面看起来很大,其实只有1克的重量。有关部门很快找到了远在贵阳的欧阳自远。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探测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动力”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25年后,尽收中国人眼底的将不再只是一块只有1克的石头,而是整个月球,7.3506×1022公斤的重量!2007年8月10日,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9月16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发射场;如果一切顺利,“嫦娥一号”将于年底奔向月球(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在10月底发射)……

  “嫦娥”计划诞生幕后

  我国的探月计划是从1994年才开始的。

  在这之前,有一个小插曲。1992年前后,国内就已有科学家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想法。当时为了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有人提出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将其永远“烙”在月球上,以此扬国威、鼓士气。这个设想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不过还是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支持,很快便形成文字向中央打了申请报告,并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但中央认为,“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所以最后被否决了。

  后来,“863计划”专家组请欧阳自远递交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到了1994年,“863计划”专家组通过了欧阳自远的报告,并且得到了一笔经费。这是中国人花在月球上的第一笔钱。直到2003年底,一份厚厚的正式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

  在欧阳自远的描述中,“嫦娥一号”担负的是“4+5行动”任务——完成4项科学任务:拍摄三维立体月球地形图,探测月球上特殊元素的分布,评估月壤厚度和氦-3的储量,摸清距离地球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实现5项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开展首次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最后,“嫦娥一号”在绕月飞行一年、完成预定任务后,将可能主动撞月,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搜集撞击瞬间的相关数据。

  还应提及的一点是,“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距地球38万公里左右的太空)后,将向地球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0首由全国人民选出的歌曲。

   谁人背后说“嫦娥”

  欧阳自远说,在“嫦娥一号”之后,2012年,我国将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2017年,实现机器人月球表面采样返回。虽然 “时间表”已经列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真正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即便如此,中国的“嫦娥奔月”还是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10月5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奔向月球:新的太空竞赛》为题,详细报道中国“嫦娥一号”计划。这一报道称:“自2003年以来,中国先后两度成功实施了载人航天活动,现在,月球进入了中国的视线。日本、美国的航天竞争老对手俄罗斯,以及印度都有十分活跃的探月计划,而所有的探月计划都融入了民族自豪感、国家安全,甚至商业利益。”

  英国皇家航天研究院的资深学者帕特·诺利斯说:“在亚洲,日本、中国甚至印度之间展开了小小的太空竞赛。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而日本则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探月卫星的亚洲国家。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英国广播公司在10月3日的报道中称:“尽管中国的太空水平曾落后于他国几十年,但它现在将进行探月,打算发回月球表面的照片……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太空秀。”

  法新社记者在题为《2020年之后,中国瞄准月球基地》的报道中称:“由于中国的太空雄心持续增强,于今年完成‘嫦娥一号’探月行动后,2009年,中俄还将对火星展开联合勘测活动。因此,中国的探月与登月行动,比起印度来应该是走在前面的,甚至可以骄傲地说,它走在亚洲的最前列。”

  《印度日报》10月7日报道说,印度空间研究院“月球初航-1”项目总指挥米尔施瓦米·安纳杜拉伊,当天意味深长地说:“印度是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国家,是否派人登月现在不好说,但中国的派人登月项目却已经确定。”

  更意味深长的是,此前,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启动2020年登月计划,但署长格里芬却断言:“中国会比美国更早一步达成登月之旅”。有外国观察家解读说,“这是美国在暗示它已经将中国作为对手了。人们都知道,在上世纪的冷战后期,就因为竞争对手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斗志减弱,美国才放缓了进军太空的步伐。如今,喜欢把中国的一切都拉进政治圈子来‘较量’的美国,就像一头好斗的公牛,又重新拉开了太空竞赛的架势。”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