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并未消失,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我们不用过于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问题,因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弹性仍然很大。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宏观调控会更多地在“反通胀”与“保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管理层可能以政策微调来应对经济增长的放缓。而 在今年下半年政策微调的方向可能集中在出口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
从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来看,在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上半年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0.1%,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这也是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增长率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
经济增长潜力和弹性仍大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不用过于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问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弹性仍然很大,理由如下:
首先,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并未消失。促进我国经济近几年出现快速增长的是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以及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中长期因素,这些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因此我国经济目前和未来若干年的快速增长仍然拥有坚实的基础。以城市化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4.9%,距离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的61%,与高收入国家平均78%的差距甚远,未来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仍然不减。一方面,出口增速不会大幅回落。虽然全球经济的放缓、外贸政策的密集出台、人民币的加速升值、货币政策持续从紧以及成本上升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都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近期我国出口也呈现出口需求多元化、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出口议价能力提升等新的变化。加上我国出口固有的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依然强劲。虽然出口增速未来还将继续放缓,但不用担心出口大幅回落。另一方面,投资后期反弹可能性较大。虽然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表明未来投资增速可能下降。但投资在2008年下半年将由于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到位、灾后重建启动等因素的推动而出现反弹的可能。6月份投资增速大幅反弹至29.5%,表明即使在信贷紧缩背景下,投资仍能保持较高增长率。
此外,我国消费仍保持着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这将有力促进消费增长。同时,由于就业状况的继续改善,将对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都将有力促进居民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