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声奏响的鼓点到整齐划一的游泳动作,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世界目瞪口呆。人权问题未能遮住北京奥运的光芒;甚至北京的天空(多数时候)都是湛蓝的。然而,除了公关价值以外,耗资400亿美元的场馆及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带来红利呢?
除了首都北京以外,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几乎无需多说,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都了解中国的机会有多大。短期而言,奥运会可能对经济产生轻微负面的影响。北京及周边五省(其GDP占中国全国的四分之一)会造成污染的工厂被关闭,导致钢铁、水泥和化学品等生产的缩减。各项限制措施从7月下旬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残奥会结束。经济活动放慢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反弹,将妨碍投资者看清经济形势。随着上涨的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挤压制造业利润空间,中国经济已经在降温。
但中国应能避免奥运会主办国常见的盛衰景象。高盛(Goldman Sachs)发现,在前10届夏季奥运会(莫斯科1980奥运会除外)中,有5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出现过以奥运会为中心的盛衰周期,其中包括日本和韩国分别于1964年和1988年首次举办的奥运会。但最易走向衰退的国家,是那些奥运会投资规模及主办城市经济规模占GDP比例远远大于北京奥运会的国家。
此外,汇丰银行(HSBC)发现,过去25年,除了一个奥运主办国以外,其它所有主办国的股市在奥运开幕后的52周内都至少上涨了25%,总体而言,其股市的表现优于全球市场。唯一的例外是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股市呈现横向盘整——远胜于下滑的全球市场。尽管中国股市目前已较去年10月的峰值下跌59%,但如果这条规律适用于中国市场,那么,在鸟巢沉寂下来之后的很长时间,投资者都可以欢呼了。
|